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材料二 由于冷战的加剧,法国政府认识到它无法阻止德国再武装,也无法阻止德国政府获得其相关主权。同时西德的经济发展也使得法国无法继续限制德国的煤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超越国界,把两国的煤钢合并在一起,一方面既可以剥夺德国在煤钢领域的特权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法国消除战争的威胁。此外,这两个部门又最易联合,法德两国的工业垄断资本早已在这两个部门互相渗透了。而法国本身也对德国的这些资源感兴趣,因此法国政府改变了以往对德国的压抑政策,提出一个合作政策来协调两国之间在这些重要资源上的合作,避免过去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提出一项计划,希望联合经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生产,并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对之进行管理。该计划一经公布,就立即得到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支持,德国人认为煤钢的联营将使“法德之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将是不可能的”。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四国也迅速作出反应,赞同舒曼计划所提出的设想。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个欧洲大陆国家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又名《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因舒曼计划而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把战后开始的西欧联合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使得西欧联合获得了一次实质性的突破。舒曼计划从此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中后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西亚产油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倡议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的影响。(10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材料二 由于冷战的加剧,法国政府认识到它无法阻止德国再武装,也无法阻止德国政府获得其相关主权。同时西德的经济发展也使得...”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材料二 由于冷战的加剧,法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