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造成的死伤人数难以精确统计。
    材料二: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国情况对比看,显然“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如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造成的死伤人数难以精确统计。材料二: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 主要考查您对

主权国家

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竞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主权国家
  • 和平与发展
  • 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竞争

主权与人权:

区别:
主权是国家存在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国家这一属性;人权是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
联系:
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人权高于主权”是一些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借口,是错误的。


主权国家的理解:

(1)地位:
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
①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②最重要的要素: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②平等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自卫权: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4)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联合国:

联合国 性质 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②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⑤集体协作。
⑥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①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作用:
A.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B.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1)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每年召开一次。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对各会员国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
(2)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执行机关,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为制止对和平的破坏和 侵略行为时所通过的决议,对当事国和所有会员国都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予以执行。安理会可采取非武力措施和军事举动来实施其决议。因此,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决议的约束力是不同的。


主权国家:

 

和平问题含义:

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含义:

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
含义 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重要性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必要的前提 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制约因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突出问题 恐怖活动、毒品问题最突出的问题: 南北发展不平衡
解决途径  ①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效途径: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内容 政治上 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 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 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 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影响 中国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

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和平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问题的主要问题表现: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

①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效途径:
A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C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2)意义:
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竞争的实质:

(1)国际竞争的内容: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2)意义: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 和平与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