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小华也注意到,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为此,小华想以表格形式将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整理出来。现请你帮小华完成下表中的空白部分。(每章只须举1例)

    本题信息:2010年江苏期末题物理实验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凤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小华也注意到,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为此,小华想以表格形...” 主要考查您对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沸腾及沸腾的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沸腾及沸腾的特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在开凿大山隧道时,T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如图)

 
2.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如图)


3.站队成直线:前面的人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使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相邻人的后脑勺。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凸透镜成像时几个名词:
名称 概念 说明
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用u来表示
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用v来表示
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用f来表示
正立或倒立 像和物体上下、左右均一致为正立的像;像和物体上下颠倒、左右互换为倒立的像 相对于物体而言,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放大或缩小 像的大小大于物体大小的为放大的像;等于物体大小的为等大的像;小于物体大小的为缩小的像 可以通过比较像距和物距来判断:若像距大于物距,则是放大的像;若像距等于物距, 则是等大的像;若像距小于物距,则是缩小的像
实像或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实像既能用光屏承接,又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特点 

像距v 

 应用

 与物位置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

 f<u<2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

 u=f

 /

 /

 /

 /

 /

 探照灯

 U<f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不能确定

 放大镜


成像图


说明:
(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的两侧,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成虚像必正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的同侧,一定是放大的。
(2)物体沿主光轴移动,像也沿主光轴移动。对于实像来说,物体向靠近镜的方向移,像向远离镜的方向移,且像越来越大。对虚像来说,物向镜移,像也向镜移,且像越来越小。
(3)物体的物距一定,垂直主光轴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移动时,虚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是一致的,但实像的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恰好相反。即物向上移,像要向下移;物向左移,像要向右移。
(4)透镜一部分被遮挡,这部分不透光,其余仍透光,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些。透镜破裂后去掉一部分,就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①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a.蜡烛在焦点以内,b.烛焰在焦点上c.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应依次放置这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的前提。能在光屏上显示的像是实像,l而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异侧.因此必须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2)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应该在同一直线上这是像成在光屏上的前提。如果做这个实验时用的是光具座,在调节时只要按程序操作,很容易完成共线调节;但是如果你在做这个实验时没有用光具座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3)实验中凸透镜的镜面、光屏面应大致平行这也是保证像成在光屏上的条件。因为若镜面和光屏面不平行,如镜面倾斜,根据凸透镜成像原因,像将成在光屏的一边而不会成在光屏上。
(4)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应该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条件。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这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了。事实上,如果三者的高度不同,则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或在光屏的上方,或在光屏的下方,不利于像的观察。
(5)实验中要注意凸透镜的定位由于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在2 倍焦距之外。所以实验时应给物距和像距留大致相同的调节空间。即凸透镜应该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
(6)要在像最清晰时观察一般情况下,凸透镜成像时,若光屏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屏上都能够得到像,但是我们要找到最清晰的像.如果将光屏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像都比你最先得到的像模糊,则那个位置的像就是最清晰的像了。
(7)要注意物距适当在观察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成像时,要注意物距适当,不能使物体靠近焦点,否则像离凸透镜太远,像也太大,可能光屏接收不到。

透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透镜中有三条特殊光线:
①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的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过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经过的点)。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时,如图所示。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如图所示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时,如图:



口诀法巧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1)口诀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口诀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远虚像大而远:口诀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物远实像近又小,物远虚像远又大,

(2)口诀法的理解:“物近像远像变大,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我们可以结合图加深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性质:
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厂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动态特性: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物像关于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减小),且像变大(小)。

沸腾:
(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沸点;需要不断吸热

(3)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提出问题

1.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吸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与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记录



分析数据: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水沸腾现象及注意问题的解决方法:
l. 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1)沸腾前,在水中出现小的气泡,随水温升高而变大,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变小,未到液面就消失,同时,水温持续上升;
(2)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后,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注意事项:
(1)实验中尽可能取较少的温水进行实验,且最好在烧杯上加一个盖,这样可以减少加热时间
(2)实验中若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大气压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