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央电视台举办大型慈善晚会.并通过卫星向全国各地转播,筹善款达15亿多元.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汶川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振幅大,能量大,破坏力大
    B.晚会上,唱“爱的奉献”时女高音的频率比男中音的频率高
    C.晚会上的声音与图象信息是搭载在电磁波上传播的
    D.声波和电磁波均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信息:2008年茂名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央电视台举办大型慈善晚会.并通过卫星向全国各地转播,筹善款达15亿多元.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 主要考查您对

声音的传播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与能量

电磁波的传播

广播、电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声音的传播
  •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声与能量
  • 电磁波的传播
  • 广播、电视
 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状态 固体 隔墙有耳
液体 说话声吓跑游鱼
气体 人与人相互交谈


声波水波类比
水波(铅笔轻点水面) 声波(击鼓)
振动源 铅笔 鼓面
传播介质 空气
现象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外传播 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外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
(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

(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
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
答案 A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

①实验器材:桌子、直尺

②实验步骤: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拨动直尺使它振动,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观察每次直尺振动的快慢,听每次发出声音的高低

③现象:直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④结论: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超声波和次声波:
知识点 频率范围 特点 利用与危害
超声波 高于200000Hz 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利用:①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②超声处理,如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
次声波 低于 20Hz 传播过程中衰减少,波长较长,能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大,强大的次声波破坏性大 利用:预报俞风、地震和检测核爆炸危害:对建筑物有很大破坏性,能震裂建筑物甚至使建筑物摆动,对人体有危害,当人处在 2~10Hz次声波环境中时,会产生失明、恶心、神经错乱等症状

示波器和波形图:
     借助示波器,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出不同声音的区别。如图所示,先用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通过示波器的处理就能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即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的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波形的具体形状反映了声源发声的特色。
   
     从物理角度看,乐音是声源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也有规则;噪声是由声源没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杂乱无章,没有规则。
补充:把声音显示出来。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可以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



 认识振幅: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探究实验:探究响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

①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泡沫塑料球、音叉、小锤。

②实验步骤:先用较小的力敲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听两次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观察两次小球被弹起的高度。

③现象:第二次音叉的响度大,小球被弹起得高

④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声与能量
声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递声的过程就是传递振动的过程,有振动就有能量,利用振动就是利用能量。

(2)声波的能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很多,如工业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区分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
      许多同学对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区别不开,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例1 下列技术应用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B.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
C.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查人体内脏器官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解析  向被检查的材料、物品发射超声波,从反射波或穿透波中提取信息,能探测其内部是否存在气泡、裂缝等缺陷,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也是从反射波中获得信息,故不能选C、D;向歹徒呜枪示警,是利用声音发布信息,故也不能选A;普通水被超声波“击碎” 时需要能量,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空间向各个方向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子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为3.0×108m/s,是一个定值。
金属屏蔽电磁波的原因:
     首先,从电磁波的定义上说:电磁波是一种波 , 同时电磁波也是一种电磁场,而波是会移动的,所以这几句话结合起来就可以知道电磁波是一种会动的电磁场 . 如果电磁波想向一个被金属 外壳罩着的手机发信号, 电磁波就要不断的向手机移动,这样相对于电磁波,手机和金属外壳 就在向电磁波移动,当电磁波与金属外壳接触时,金属外壳的外表是立体所以一定会产生切 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 而电流是有磁效应的所以在电流的周围产生电磁场,两个电磁场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电磁波互相干扰,最后导致电磁波被屏蔽。

无线广播:
    无线广播即是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一种以无线发射的方式来传输广播的设备。具有无需立杆架线,覆盖范围广,无限扩容,安装维护方便,投资省,音质优美清晰的特点。

电视:
电视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工作原理: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都是将要传递的信息(声音、图像)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然后利用天线发射到空中,人们再利用收音机、电视机的天线将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再经过专门的装置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无线广播有效范围:
     无线广播的有效服务范围,可以用无线电波的覆盖面积或覆盖到的人口数来表示覆盖的程度,称之为覆盖率。如果由某一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发射的电波所到达的地区,其电场强度在规定的标准值以上,并且有一定的抗外来电台干扰的能力,使这个地区的居民用普通的接收机能较满意地收听或收看,那么,这一地区就叫做该台的覆盖区。
发现相似题
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央电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