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生物

首页
  • 读图填空题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_,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_______。
    (2)从生殖和发育类型看,与E比较,C和D的共同特点是        发育。
    (3)从形态结构上看,A与B相比,A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茎内没有           ,叶内没有            ,根为_____根。
    (4)从进化角度看,通过A与B、D与E的比较,可以说明生物进化是从_______,从    __     的过程。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生物读图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徐庆华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_,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_______。(2)从...” 主要考查您对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种子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进化的历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种子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分类
  • 动物的分类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进化的历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主要特征 典型代表 作用 生殖方式
藻类植物 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①淡水藻类:衣藻(单细胞藻类)、水绵(多细胞藻类,呈绿色丝状);②海洋藻类:紫菜、海带 ①氧气的主要来源,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0%;②可做鱼类的饵料; ③可供食用,如海带、紫菜;④可供药用,如从藻类中提取的褐藻胶、琼脂等。 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①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②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③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地球上的苔藓植物约有2万种,我国有2800多种,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墙藓、地钱等。 ①自然界的拓荒者,许多苔藓植物能分泌一种液体,液体慢慢溶解到岩石表层,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所以苔藓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②促使沼泽陆地化;③因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④保持水土。 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蕨类植物 ①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②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③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地球上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常见的有满江红(水生蕨类植物)、肾蕨、铁线蕨、贯众。 ①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煤炭;②蕨的嫩叶是可口的野菜,有“山珍之王”的美称:③满江红可做绿肥和饲料,贯众、卷柏等可供药用;④肾蕨、芒萁和巢蕨可供观赏之用。 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予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组成的辨析:
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开始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只具有起固定作用的假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具有了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是无根、茎、叶的植物,苔藓植物是最先出现茎、叶的植物。蕨类植物是最先出现根的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具保护胚与胚乳的功能。胚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胚的各部分结构和将来的发育情况: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
比较内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不同点 子叶数目 2片 1片
胚乳 大多数没有胚乳 绝大多数有胚乳
营养物质存储部位 子叶 胚乳
相同点 都有种皮和胚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辨析:
    大多数双子叶柑物种子只由种皮和胚组成,无胚乳,养料储存在肥厚的子叶中;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以外,还含有胚乳,养料储存在胚乳中;它们的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的。
种子的结构:
1.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①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胚的结构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
⑧向切开的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上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上滴加碘液会变蓝,因为里面含有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
分类的依据: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

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分类等级单位:
以玉米、水稻、大豆三种植物为例说明植物的分类:

由此可见,玉米与水稻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多;玉米与大豆同门不同纲,共同特征少。

误认为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叶和根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叶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器官,同一株植物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根生长在土壤中,不易观察,挖掘时易损伤,而且受土质影响,容易发生变态。只有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的一生中出现得较晚,也不易发生变异,相对较为稳定,所以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动物分类的依据: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动物分类:

动物的分类等级单位:
以马、驴、麻雀三种动物为例说明动物的分类:

由此可见,马与驴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多;马与麻雀同门不同纲,共同特征少。
昆虫的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特别提醒: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经过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变成成虫。


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两栖动物的生殖: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呼吸器官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易错点:
误认为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要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乍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因此不要简单地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而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印度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恐龙时代前已存在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联社2012年2月21日报道,印度科学家22日在伦敦皇家学会一期刊上发文,称在印度东北部原始热带雨林区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但还没有为其定义学术名称。
    
    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专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带领一支科考队历时5年,终于在印度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土壤层下挖掘出这一新无腿两栖动物科。该科两栖动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一直藏匿在古老的森林土壤之下,只为当地居民所知。当地村民把它们视为一种可致人死亡的微型蛇类。其形似蚯蚓,属两栖动物无足目(即“蚓螈目”)。尽管是当地性两栖动物,科学家称其与非洲大陆有着古老的联系。科学家在这一新的科下已经区分出3个门类,据称还有3个以上的类别有待细分。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如图。


生物进化历程:
①植物进化历程为:

②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一腔肠动物一扁形动物一线形动物一环节动物一软体动物一节肢动物。
③脊椎动物: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化石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③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一蝼特征,又具有与爬行动物相同的身体结构特征,说明它是一种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类群。

(2)对植物、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刨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是指外形、功能不同,但来源相同、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的器官。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只是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同源器官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逐渐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如图。


(3)比较和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方法
比较和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一切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说明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4)比较分子生物学证据
证明生物进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 的分子结构或DNA分子的结构的研究。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具有越多的相同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易错点:
1. 误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今的地球上低等的生物已不存在了

尽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但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非常简单的、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绝,而且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2. 误认为蕨类植物是由苔藓植物进化而来的。
被子植物是由裸子植物进化而来的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海洋中的单细胞藻类植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适应陆地生活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部分蕨类植物进化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误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同样是不定向的
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奠定了基础,没有变异就不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生物产生的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这是针对其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言的,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很快就被淘汰掉,保留下来的基本上是能适应环境的个体。由此看来,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即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生物的进化知识梳理:


发现相似题
与“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