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 主要考查您对

凯恩斯革命

新自由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凯恩斯革命
  • 新自由主义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质:

内容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实质  (1)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虽然各学派的理论内容各不相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但他们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角 度 具体内容
坚持三大假设 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对政府作用的认识 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对私有制的认识   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对公有制的认识  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列表记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角度 具体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 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市场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相互衔接,资源优化配置
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多层次、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阐述的,归纳起来,包括三个“制度”和三个“体系”。   
三个“制度”是: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   
②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动力机制。   
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三个“体系”是:
①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
②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客观调控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器。
③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多角度认识现代企业制度:

条件 主体 特征 主要形式 内容 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 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企业 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依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它的运行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无论与什么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又会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必要性: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是这一体制自身发 展的内在要求;
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3、主要任务: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
(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4)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5)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6)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4、重要意义:
第一,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要求;
第二,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第三,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第四,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理解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要理解改革任务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的高度统一。
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连续性与发展阶段性相结合的伟大事业,改革采取了整体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先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取得突破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中,有四项是已经提出、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有: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有三项改革任务是根据新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包括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实现这些任务,对于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是改革新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第二,要理解改革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高度注重市场体系的完整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任务,更重视现实针对性,根据发展中的新问题提出改革的任务。如果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场的有序竞争、政府公共职能转变等问题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对外开放的大好局面就难以持续;
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保障,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等问题,就难以保持社会的持久稳定,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要理解改革任务的实现程度和可操作性。
对七项任务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强调的是“完善”,因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对建立城乡协调的体制,强调的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的;
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形成机制,而不是建立体制。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如: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具体分析:
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
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发现相似题
与“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