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见下图)

    1870—1900年石油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
    ——摘自《新华网》

    (3)原子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哪位科学家的什么理论?新中国掌握核技术始于哪一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受地震波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3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在3月12日、3月14日和3月15日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一时间,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国际社会对辐射泄漏的日益关注。日本核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安全事件。
    ——摘自人民网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面临哪些共同问题?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山东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 主要考查您对

“两弹”的成功研制

瓦特与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两弹”的成功研制
  • 瓦特与蒸汽机
  •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两弹的研制成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

两弹的研制成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
(3)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核武器之一。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关于核武器的声明: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政府再次郑重声明:“中国进行必要的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我们再一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说的话,从来是算数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国家一道,共同努力,坚持斗争,为完全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而奋斗!”
瓦特: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 ”表示。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间的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 ”表示。

蒸汽机: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产生的影响:
1.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大工业生产;
2.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瓦特设计的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拓展: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从19世纪初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法国、德国、美国等国扩展。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想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对比工业革命在各国的实际情况:

国家 法国 美国 德国
时间 18世纪末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1.工厂手工业发达;
2.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1.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2.国际环境优越,战争危害少;
3.海外移民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与技术经验;
4.机床和通用零件标准化,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
1.政府注重发展工商、科技事业;
2.逐步形成关税同盟促进市场统一。
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小农经济广泛存在;
2.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不足;
3.企业经营分散,工业劳动力和资本相对缺乏。
南北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式,北方注重发展工业生产,南方采用奴隶庄园生产,矛盾突出。 分裂的局面导致工业革命的推广困难。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工业引起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生产进入大工厂生产时期;
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工业革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6.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7.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8.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9.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资本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0.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汽车的问世: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飞机的问世:
美国人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设计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在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条件: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是以燃油(或燃气)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的能源。

汽车问世的标志:

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飞机问世的标志: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早期的汽车:


早期的飞机: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集大成者。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因为受到纳粹政权以及希特勒的迫害,逃亡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45年曾就美国使用原子武器的危险性等和平问题发表多篇言论。

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纪念爱因斯坦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公式的邮票:

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错误
1945年8月6日早上8时15分,艾诺拉?盖号在广岛上空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造成广岛10万多居民死亡。估计到1950年止,由于癌症和其他的长期并发症,共有20万人死亡。
核轰炸的消息传来,大多数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却心情十分沉重。
爱因斯坦后来陷入巨大的痛苦和后悔之中。他痛心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奥本海默对广岛和长崎所遭到的巨大灾难也深感内疚,曾对杜鲁门总统表示自己手上粘满了鲜血!并在以后的岁月里积极投身反对使用核武器的运动。 1950年,当美国宣布研制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时,在轰炸广岛时担任气象侦察机机长的克劳德?伊塞利少校就以自杀来表示抗议! 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唯一的心愿就是:“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世界人口危机: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在开始的岁月里,人口发展非常缓慢。而在进入元年后,人类开始暴涨式增长,现在快达到70亿。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地球环境的空间不会增加,资源的储量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就变得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图: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共同的问题:
1.生态环境破坏
2.人口膨胀
3.传染性疾病蔓延
4.恐怖主义和局部战争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发展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确保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做到物尽其能。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协调配合解决矛盾。
3.调整相关政策,以正确对待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从实际出发。
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计算机的主要特性: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

计算机的主要分类:

1.超级计算机
2.工业控制计算机
3.网络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
5.嵌入式计算机五类

计算机的发明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改变人类原有生活方式,使生活更为便捷。
3.改变原有管理模式,营造高效的管理体制。
4.进一步推动其他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整体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的概念有关。它是从工业化派生的的工业化革命的这种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原子能科技: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
1、特点: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同时产生多个边缘学科。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现在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实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


广州大亚湾核电站外景:


原子弹爆炸瞬间:

神舟号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迄今为止,神舟飞船共发射10次,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神舟5号),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神舟10号)。

发现相似题
与“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