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政治

首页
  • 论述题
    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是我国提倡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丰厚的中国因素,闪耀着深远的中国智慧。“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作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理念,既有现代因素,也有传统资源,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健康的发展。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和谐世界的舞台。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材料三:志愿者,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身先士卒,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博鳌论坛等重大事件甚至于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了快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材料四:汽车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华传统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的美德,简约生活、物尽其用、循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时代迅速到来,汽车与环境、能源、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发展新能源汽车诚然是我们的方向,发展汽车文明更是不可或缺的时代任务。让我们把汽车文明“安装”到汽车之上,让汽车文明成为所有汽车的共同“品质”,为汽车时代增光添彩,让公民意识与文明指数以“汽车速度”前进。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6分)
    2)“世博精神”财富对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10分)
    3)有人认为:“培育文明风尚应立足于弘扬传统美德,重在志愿者行动。”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安装”汽车文明,提升汽车“品质”的重要性。(8分)

    本题信息:政治论述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文化多样性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文化多样性
  •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民族节日含义: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文化遗产含义: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2)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他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民族节日的价值: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元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丰富发展了外国文化,增强了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1)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