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
    (2)图中B、C、E农业地域类型都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他们共同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F、G两个世界级的工业区均为________(传统、新兴)工业区;H工业带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_____,在该国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域类型的
    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C位于该国的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0103期末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A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2)图中B、C、E农业地域类型都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他们共同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蓄业

混合农业

传统工业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蓄业
  • 混合农业
  • 传统工业区

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与分布: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特征: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概况: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表所示:
主要农作物 小麦和玉米
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特征: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而又地广人稀的地区。其农场的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所以,有人也把商品谷物农业称为大农场种植业。其发展的区位条件如下表所示:


大牧场放牧业:

1、形成、特点和分布: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①区位特征: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草原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土地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交通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②发展特点:
时期 欧洲人到来之前 欧洲人到来之后
牧场景观 开阔的大草原 铁丝网分割的大牧场
牧场经营 印第安人自由放牧 农场主雇用印第安人牧牛
生产特点 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 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地域类型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③发展措施:


乳畜业

1、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成品。
2、分布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3、区位因素: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多紧邻消费市场。
4、区位特点:多分布于大城市的郊区。

5、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优势:


6、西欧乳畜业特点: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

1、概况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等;饲养的牲畜有猪、牛、羊等。世界混合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小麦一牧羊混合农业。
2、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如下,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混合经营生态模式图:

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传统工业与传统工业区:

概念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典例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地位 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问题 普遍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异同:

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工业区都是大型传统工业的集聚区,都属煤铁复合体型的布局方式,其区位特点、生产结构和存在问题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辽中南工业区的改造中可以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例如调整 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等。但辽中南工业区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所有制结构单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小等,因此,振兴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辽中南工业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异同可用下图表示: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1)区位优势(2) 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能源的消费构成是指所消费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一半以上,60年代以后,煤炭所占比重下降,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主要能源,70年代石油提价后,煤炭所占比重略有回升,维持在30%左右,80年代以后,水电和核电所占比重上升很快。
③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随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也导致了鲁尔区钢铁工业的衰落。
④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3)综合整治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综合整治,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工业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地区。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问题。(1)A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