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2分)
    妈妈的祈祷
    (1)那是1944年,我唯一的弟弟吉姆·基尔比志愿参加海军陆战队,让我满腹愁肠。战争尚未让我家受到损失——仅仅是暂时没有。他已经26岁了,是个木匠,已经结婚成家,有了两个女儿。
    (2)我还清晰地记得九月那个炙热的夜晚,我们全家人心神不安地聚集一处,为他送行。他首先要去芝加哥,可那天的火车晚点了。噢,我多么希望不再有那些在汽车站和火车站的道别啊!跟许多人一样,我从心底渴望着和平早日到来。
    (3)我弟弟比我小五岁,极具幽默感。那天晚上,他滔滔不绝地朗诵了一周前写的一段顺口溜——我创作了一句话,叫做“浓缩起来是精华”,含义类似于“压榨”,就像“凝固”和“冻结”,“这些”和“那些”,“豌豆”和“构成威胁”,还有“喘息”和“停下”,如今我便放心大胆,绝尘而去,去应战,无所畏惧!
    (4)我们都笑起来,这总比哭泣好得多。
    (5)那个九月的傍晚,黄昏降临,我们终于听到火车的汽笛声,感受到铁轨的震动。在火车站,我观察着人到中年的父母,随后看看弟弟年轻的妻子玛塞拉——她对丈夫的安全忧心忡忡,最后看了看他的两个小女儿,弗吉尼亚和朱迪。只有吉姆微笑着说再见,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6)我们等待他的第一封信,那段时间似乎漫长而遥远。信到来时,只是说他在南太平洋,信件经过了审查。妈妈写了一首长诗,其中倾注了无限的祝愿和祈祷,希望把自己衷心的祈求转达给上帝,请他保佑自己的儿子。她把这封信折叠成厚厚的一沓纸,寄给了他。
    (7)弟弟于1945年回家,讲述了与这封信有关的一个故事。
    (8)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边的集训营经过九个星期的艰苦训练,他成功地入选了海军陆战队。随后,他和同伴在旧金山登船,前往“西线战场”。1945年元旦那天,他们到达拉塞尔群岛的一座小岛上,担任第一陆战师的后备队。吉姆被分配到连里的机枪排。到了二月底,他们上了船,海上骇浪滔天,让他们整整一个月里吃尽了苦头。4月1日正值复活节周日,凌晨三点钟就把他们叫醒了,早餐吃了牛排。黎明时分,首轮进攻开始,他排在第十轮攻击,于早晨8点登陆。
    (9)大海很平静,一切都很平静。进攻部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连老兵都不能理解。日本人都在哪里呢?他们为何没有开火?
    (10)除了鸟儿的鸣唱、山羊在咩咩地叫,再也没有别的动静了,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吉姆觉得,就像在历史上第一个复活节那天,人们走向耶稣复活后留下的空荡荡的坟墓。
    (11)他们只知道在冲绳岛的另一头,另一个海军陆战师和一个陆军师遇到激烈抗击。可是吉姆和连队一路急进,直接到了汇合区域,接受了命令。他们所到之处,还是平安无事。三十天里,他们实施了短暂的侦查巡逻——把平民集中起来,捕捉小股敌军巡逻队,查看洞穴和坟墓。除了有少数狙击手的袭击,几乎没有遭遇其它狙击。
    (12)时光流逝,吉姆跟伙伴们提高警惕等待着。他思念着家人,渴望回家。睡眠难以保证,一半的时间都用于警戒,一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放哨。
    (13)到了5月4日,天气多云,清冷而潮湿。他们连队动身穿过山谷,肩并肩地展开搜索。忽然,似乎整个冲绳岛都复活了!宁静的乡村变成了地狱和火海!步枪、迫击炮、机关枪——敌军所有的火力,都对准这支进入山谷的连队开火了。
    (14)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地面很是寒冷,让人不堪忍受。夜晚到来了,大家都担心敌军趁着黑夜进行偷袭。传来命令,让四分之一的人负责警戒,大家半个小时放哨,半个小时休息。
    (15)散兵坑里很快浸满了泥水,吉姆躲在里面,尽量盖好自己的雨披,沉沉入睡。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被惊醒,觉得是有人黑灯瞎火地绊倒在自己的身上。他正要跟这个家伙说清楚他干的蠢事,告诉他应该怎么走,却感到敌人的刺刀顶在自己的胸口上。
    (16)那个日本兵不住手地往下扎。他为什么不扣动扳机呢?吉姆不得而知。他躲不开扎在胸口的刺刀,本能地抓住步枪用力往外推,同时把对方打倒在地,随之猛地从胸口拔出刺刀,扑到他身上,开始徒手搏斗。很快,他又感到背后一阵刺痛,跌倒在防线后的小土坎上。另一个敌兵从背后扎了他一刺刀,切开一道六英寸长、半英寸深的伤口。幸好他跳开了!他回头去看,却听到了欢快的枪声,班长的冲锋枪撂倒了两个攻击他的日本兵。
    (17)平生头一次遇到贴身肉搏,吉姆却大难不死,乘飞机回到美国,住进华盛顿州的医院。
    给他治伤的外科医生惊奇不已。“你应该死呀,基尔比!刺刀扎在了你心脏的位置。我不明白,什么能救你呢?”
    (18)吉姆                                                                    
    (19)医生做出诊断:左胸部和臀部受刺刀伤。胸部伤口3英寸深,没有并发症。吉姆住了六个月的医院,恢复了元气。在关岛获得紫心勋章。
    (20)我的弟弟许多年后去世,享年56岁。
    小题1:文章的(1)—(5)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仔细研读第(4)段,说说这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6分)
    小题3: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想象一下,吉姆对外科医生说了什么,把他说的内容写下来,补充到第(18)段的空白处。(6分)
    小题4:“除了鸟儿的鸣唱、山羊在咩咩地叫,再也没有别的动静了,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第(10)段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本题信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2分)妈妈的祈祷(1)那是1944年,我唯一的弟弟吉姆·基尔比志愿参加海军陆战队,让我满腹愁肠。战争尚未让我家受到损失——仅...” 主要考查您对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2分)妈妈的祈祷(1)那是19...”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