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蜣螂与普通蜣螂相比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本题信息:2011年北京模拟题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 主要考查您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生态系统的组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 要点解读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l)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l)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①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④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⑥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⑦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⑧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②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③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
④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不同: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本观点 ①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②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③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不同点 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进化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共同点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易错点拨:

1、突变性状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2、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星的根本来源 必需成分
生产者 自养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基石
消费者 异养生物 (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 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 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生物 (l)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循环的关键成分
3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


易错点拨:

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子特殊的消费者。
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某些原生动物等以植物残体、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
4、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知识拓展: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

 1.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
(1)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
(2)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发现相似题
与“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