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②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③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2)郭沫若为什么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人认为是“战乱与灾难”;有的人认为是“进步与发展”。你是如何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②管仲对(齐桓公)曰:...” 主要考查您对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铁犁牛耕,曲辕犁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史料的价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 铁犁牛耕,曲辕犁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史料的价值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统一:

1、背景:
①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②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条件:

①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②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③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3、过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闰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各诸侯国间发生了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4、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而,建立了中国历史土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1)统一的必然性:
结束诸侯争霸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上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从政治上看,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制,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从民族关系看,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从民心向背看,长期的战争,使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统一。
(2)统一的可能性:
秦国通过改革,逐渐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强且采用灵活的策略。
③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统一过程:

(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

①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
②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③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




铁犁牛耕: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 耦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铁犁牛耕的演变: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②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③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④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⑤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2、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4、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全归周王室所有,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田亩收税,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原有的经济秩序遭到很大破坏。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原来的周天子统一号令天下,但这时原来受周天子所封的诸侯现在成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国家,互相兼并、争霸,大国凭借实力争得盟主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国内部也出现兼并、夺权的现象。
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学校原来设在官府,文献典籍和学习工具也为官府所垄断,这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官学败坏,原来掌管文化的官员许多都流散到民间。其中,一些人开始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出现了私学。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史料的价值:

1、史料用途: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史料≠历史≠历史学,但史料是史学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史学认识的唯一根据,是史学认识的基础,是史学认识的中介。历史学是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来反映历史。
2、史料搜集:
力求广泛、丰富。
史料的搜集是整理和考证的基础,史料的考证是史料整理的必要手段,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详尽而可靠的史料,这样就便于史学家正确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来重现历史。
3、史料运用:
(1)必须经过考订、鉴别,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去“伪”存“真”。
4、史料的分类: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社会学资料、民俗学资料。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

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即使是非常翔实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