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


    A.①为太平洋副高
    B.②为副极地太平洋低压
    C.③为大西洋副高
    D.④为亚洲高压
    2、若图中①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

    [     ]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3、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a.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
    b.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冬季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     ]


    A.ab
    B.bc
    C.ac
    D.cd
    本题信息:2009年0101期中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1—3题。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太平洋副高B.②为副极地太平洋低压C.③...” 主要考查您对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使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呈块状分布。

 


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图示如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

冬季

原因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比热容

透光能力

陆地

弱;太阳光热集中在表层

海洋

强;太阳光热可向下传递

特别提醒:南半球表面以物理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占绝对优势,因而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