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化学

首页
  • 推断题
    A、B、C是短周期里的3种元素的单质,甲、乙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为淡黄绿色气体,用化学式填空:乙是_____________;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乙常温下为液体,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A+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0120月考题化学推断题难度较难 来源:于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A、B、C是短周期里的3种元素的单质,甲、乙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若A为淡黄绿色气体,用化学式填空:乙是_____________; A...” 主要考查您对

硫化氢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硫化氢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元素周期律

硫化氢:

H2S的分子结构与H2O相似,呈角形,是一种极性分子,但极性比水弱,不能形成氢键。熔点(-86℃) 和沸点(-71℃)都比水低。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稍重,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
2.化学性质:
(1)对热较不稳定
 
(2)强还原性

3.氢硫酸氢硫酸是二元弱酸,可分步电离:

具有挥发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Na2S、NaHS均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均易被氧化。
S2-遇Fe3+、ClO-、NO3-(H+)等氧化性离子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

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结构的常用图示:

1.原子符号: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3.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及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1.几个概念的辨析

原子的真实质量 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极不方便,所以科学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真实质量,而使用原子的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核素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l/12的比值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各核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的乘积之和,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所给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一般情况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整数
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某元素的一种核素原子的核中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实际使用中常代替相对原子质量,所以也叫做近似相对原子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元素无质量数

2.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1.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核素的质量数。
2.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的质量数和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例如,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容易,说明其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按 Au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
5.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6.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作负极。
7.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陔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与H2反应,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元素甲的单质能从非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说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6.相互化合后的价态:如,说明O 的非金属性强于S。
7.其他:如CuCl2,所以C1的非金属性强于S。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半径:Na>Mg >Al,Na+>Mg2+‘>Al3+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如半径: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半径:(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最高价阳离子有此规律)。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半径大小为:阳离子< 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微粒半径越小,如半径:
5.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与S同主族的氧元素的阴离子进行比较,半径:,且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项重要规律相等规律:

规律 内容
相等规律 ①周期数:电子层数
②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F、 0除外)
③最低负价绝对值=8一主族序数(限 ⅣA族~ⅦA族非金属元素)
“位、构、性”规律
 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奇偶规律 在同一主族内,族序数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元素的主要正负化合价数等,若一个是偶数,其他的都是偶数,若一个是奇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相同电子层结构的规律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与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以及下一周期主族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序差规律 ①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与主族序数有关。IA~ⅡA族元素相差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ⅢA族~O族元素相差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如Na和K的原子序数相差8 (第三周期含8种元素),Cl和Br的原子序数相差18(第四周期含18种元素)
②同周期主族元素(长周期)的原子序数差: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同侧时,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两侧时,第四或第五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10(如第四周期的Ca和Ca相差11),第六、七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24(如ⅡA 族的Ba和ⅢA族的Tl相差25)
 对角线相似规律 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尤以“和Mg、Be和Al最为典型


发现相似题
与“A、B、C是短周期里的3种元素的单质,甲、乙是常见的化合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