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①解放区的天是朗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④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走进了新的时代……
    ⑤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     ]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
    D.③⑤①②④
    本题信息:2009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①解放区的天是朗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②学习雷...” 主要考查您对

九一八事变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

雷锋之歌

改革开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九一八事变
  •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 人民解放战争
  • 雷锋之歌
  • 改革开放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
1、背景:
(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2)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波及到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
(3)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2、过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等省,威胁平津。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1.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布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并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
2.东北人民: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民族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
(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
(2)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了察哈尔省。但是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宣告失败
(3)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最后失败。
4.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
(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
(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
(蒋介石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
2.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3.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
4.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直接的矛盾。
九一八事日军攻破沈阳:

陕甘宁边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心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双方协议,于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编而成,原苏维埃政府改为边区政府,以延安为边区首府。该边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三制”: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此之后,各根据地都按此原则,先后对原有政权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为了认真实行“三三制”原则,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候选人。选举结果,在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林伯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了1/3。于是,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补上。在这次会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 的屯田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困难。不仅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也改善了军民生活,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1、背景:
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扫荡”中,日军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
2、反扫荡斗争: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民兵积极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在反“扫荡”斗争中,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也表现十分英勇。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组织上: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政治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封建地主的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经济上:展开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荒,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中国共产党于1942年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是一项思想解放运动。
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
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量的物质财富。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一;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是指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至1950年6月基本歼灭国民党残部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800余万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的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7月—1948年9月)挺进大别山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2月—1950年6月)渡江战役,消灭国民党残部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内因(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外因(国民党)
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纪念日的制订: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近现代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
1、本质不同
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
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2、结果不同
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改革开放内容: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14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3、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4、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现相似题
与“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