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其“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材料二:中国今 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

    请回答:
    (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他们的上述思想与当前党中央制定的什么发展战略最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今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在加入WTO前,我国主要采取什么手段保护民族经济的?如今我们要如何应 对“入世”后民族经济面临的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许多人认为,考取大学的人就是人才,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其“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材料二:中国今 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加入WTO

科教兴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中国加入WTO
  • 科教兴国
中国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
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相结合的产物。
2.发展不均衡;(后天畸形)
(1)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早,交通方便,洋务企业多集中于此。)
(2)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a.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投资;b.资金周转慢,产出时间长,不愿投资;c.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矿产,无法投资。)
3.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体)
4.前途:深受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夹缝中艰难发展)
5.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先天不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1、特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表现: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发展是比较缓慢和艰难;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世贸;英语: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写为WTO)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现任总干事是帕斯卡尔·拉米。截至2013.3.2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9个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
(1)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
(2)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
(3)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2、时间: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中国并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
(1)加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了我国经济利益。
(2)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扩大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3)有利于国民总值的增长和扩大就业门路。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主义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并大力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的确定,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2、三个面向: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3、义务教育:
(1)1986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发展,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4、高等教育
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整理上看,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率、办学条件有明显提高。
(2)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
成就: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承担了1/3以上的863计划项目,获得1/3左右的国家发明奖,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科教兴国战略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其“父教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