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亚杰(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开国大典

整顿经济秩序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开国大典
  • 整顿经济秩序
  • 土地改革
  •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是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会议,内容是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

银元之战:
银元之战是指建国之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作斗争的“战役”。各大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命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政府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相继采取了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和将投机商逮捕法办的措施。

米棉之战:
米棉之战是指银元之战后,党和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投机商囤积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做斗争的“战役”。人民政府从老解放区向各大城市秘密掉级大量的米、棉和煤炭,等到物价上涨最激烈的时,全国同时行动,敞开抛售10天,粮、棉等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投机商哄抬物价的阴谋破产,竞相抛售货存,但市场已经饱和,许多投机商宣告破产。

统一全国财经管理:
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中国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
1、背景: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以及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导致了经济趋于全面崩溃。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时间:1949-1952年
3、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银元之战”“米面之战”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4、意义:
(1)说明了人民政府完全有能力在经济上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2)经过三年努力,物价稳定,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这就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反”“五反”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惩治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处分了一些犯有浪费,官僚错误的干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城市中,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此后,“五反”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到1952年8月,“五反”运动和“三反”运动基本上同时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一次重大斗争。这个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国家机关内清除了一批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对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使干部队伍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行的土地政策:
历史时期 基本目的 主要内容 相应的政策法规
土地革命时期 进行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权 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 土地革命的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 为夺取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开明地主,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建国初期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镇压反革命运动:
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历时两年多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范围涉及到全国几乎所有地区,从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曾经猖獗一时的匪祸,也已基本扑灭,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
镇压反革命运动:
1、背景:
蒋介石集团退往台湾时,在祖国大陆留下大批反革命分子,他们不甘心失败,继续进行种种破坏活动。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
2、目的:
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保卫人民安全。
3、经过:
(1)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全国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运动,依法惩处那写罪大恶极、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经过一年的斗争,基本上肃清了祖国大陆反革命的残余势力。
(2)在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同时,人民政府还取缔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娼妓、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丑恶现象,使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4、意义:
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
发现相似题
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