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司机逃逸,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 主要考查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指导思想
过健康的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 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 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三者关系如下图:
温馨提示:
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 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 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②多党合作 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 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越性。
①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 度。
②优越性:
A.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它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C.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D.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人民政协。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 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组成: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 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 台湾同胞等。
③主题:团结和民主。
④职能: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和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原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要求:
①坚持以人为本。
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共同富裕道路。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三者关系如下图:
温馨提示:
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比较: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不同点
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共同点
都是文化中的糟粕,对社会都有严重的危害,都应当加以抵制
如何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并存,健康向上的文化与消极腐朽的文化杂陈。这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否定文化生活中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应该提倡和发展;二是过分夸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对整个文化生活作出悲观的判断。当前社会存在的文化主流是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
提醒: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生活异常丰富,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提高眼力,辨别什么是先进、健康的文化,什么是落后、腐朽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正确的选择,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外部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内部、现实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提醒:要正确地认识、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就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定我们多样的文化生活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二是片面夸大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并对文化生活现状做出悲观判断。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应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作用:在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重要性: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什么 | 怎么样建设 | 为什么建设 | |
灵魂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 建设的必要性: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②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③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的重要性: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主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 |
精髓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 |
基础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不能将二者混淆。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提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内 容 |
地 位 |
马克思主义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四者的关系 |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文化多样性二者一致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指导思想上多元化,就会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我们的精神支柱,引起社会动乱。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面对文化发展的新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并不矛盾。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
区别: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联系:
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正确的、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二者也有相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属于马克思主义。
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三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
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含义:
(1)内涵: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先进文化的判断标准:
判断一种文化是不是先进文化,要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的,代表先进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
(3)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而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态势;另一方面必须根据中国和世界发展情况,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新内容。
(4)总体目标: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6)基本特征:
特征一:
A.面向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体现。
B.面向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体现。
C.面向未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吸收、借鉴、融合世界优秀文化,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特征二:
A.民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服务于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科学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C.大众的。先进文化建设来自于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实践,服务于人民大众。
(7)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只有坚持这一价值取向,中国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离开了这一核心要求,在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各项要求时就容易出现偏颇。
提示:“先进文化”是一个静态概念,既有相对性,又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形态或某一层次、某一阶段的文化,而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的关键;“社会主义”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应具有的时代品格和基本要求。
发展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归纳: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积极创新。
(6)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是因为:
(1)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2)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3)它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4)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求索先进文化的历程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1)联系:
三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的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
(2)区别:
侧重点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而言的。
全面理解和谐文化:
(1)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形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2)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3)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什么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怎么样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全面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内 容 | |
地位 |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
作用 |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
核心 | 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
原则 | 集体主义。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
重点 | 增强诚信意识 |
基本要求 | “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
着力点 | “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误区:
误 区 |
剖 析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 | 集体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因此,坚持集体主义并非随意要求放弃个人利益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
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基本道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的要求。
(4)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的精神指导;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战略举措。
特别提示:在社会主义社会树立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评价,起着引领社会风尚、提高道德素质、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务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外延不同:价值包括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生价值仅仅包括人生领域的价值;价值观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2)联系:人生价值是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1)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的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
(3)人生观与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的。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
(1)含义: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
实现人生的价值:
警示:
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也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实现人生的价值:
警示:
(1)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嘲笑前人的幼稚,也不能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妄自菲薄。
(2)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然之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则是正确的原则。
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10月13...”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