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回答1~2题。
    1、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①离沙漠地区近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势⑤渤海盐度较低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①②③④

    2、通过海水两调改善两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
    C、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降水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 主要考查您对

水循环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水循环
  •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图示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过程:


特别提示: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我国实现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主要有: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
(2)区域间不流动
(3)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的资源状况:

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能: 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煤炭:大别山一秦岭一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 3%江南九省仅占1. 6% 
天然气: 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 2%和39.0%.


煤炭和天然气比较:

煤炭 天然气
有点 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计划:


发现相似题
与“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