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①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 主要考查您对土地制度的演变
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
张居正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历史时期 | 土地制度 | 表现形式 |
原始社会 | 土地公有制 |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
奴隶社会(商周) | 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 | 井田制 |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 |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 国有土地所有制 |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 君主土地私有制 | |
地主土地私有制 |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时期 | 主要制度 | 特点 | 演变趋势及原因 |
原始社会 |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 | 逐渐奴隶社会土地瓦解,被国有制取代 | |
奴隶社会 | 土地国有,西周叫井田制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春秋后期逐渐瓦解(瓦解标志:初税亩) |
封建社会 |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屯田和均田制)、地主所有制、农民所有制。 |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迫使无地少地的农民依附于他们。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
春秋形成战国确立 |
经济——富国:
(1)目的:以农求富,增强经济实力;
(2)措施: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③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关于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义探讨:
“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对它的基本含义,自古至今就有较大的争论,占主流的意见是:废除旧的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它的实施,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在秦国得到确立。
但是这种说法早在古代就受到某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不过,在他们眼里,商鞅变法还是起破坏井田制作用的,只是那叫做“隳经界,立阡陌”,变国家土地公有为个人土地私有。
现代不少学者沿着“置阡陌”的思路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辨。田昌五等主编《秦汉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开阡陌封疆只能解为设置阡陌封疆,而不能说成是掘掉井田的界。具体地说“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指“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授定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袁林《论商鞅田制》(载《赵俪生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一文也认为,商鞅变法后实行土地私有制的说法不能成立,而是完善严密的田界系统,设立阡、陌、阡道、陌道,使随意改为田界变得十分不易,既保证了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又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实施及其历史意义:
1、实施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国家财源枯竭。
2、特点:
①按田亩的多少收税,针对地主,限制豪强,有利农民,所以说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征收银两,手续简便,货币取代实物地租、力役地租。因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地位意义:是中国赋役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往国家以征收丁税为主,严密控制农民;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驰。
4、影响深远:清朝“摊丁入亩”赋役新政受其影响。
赋税改革:
1、措施:
(1)清丈田地
(2)推行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2、作用:
(1)国家税收增加;
(2)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 放松;
(3)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①之法,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