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北至盛京、吉林。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酿酒制曲主要分...” 主要考查您对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
(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水稻产量提高
(3)玉米、番薯等广泛引进和种植,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重大变化)
2、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商业:
(1)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2)江南地区发展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4、明清国力强盛的突出表现: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资本主义萌芽概念:

明朝中后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其实质是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1、表现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一)产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体现在手工工场即家庭作坊的数量.规模扩大,生产工具与技术更新,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江浙一带(如苏州、松江)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技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二)出现:
1、条件: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纺织业。
3、概况:
(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出现劳动力市场。
(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3)苏州地方出现以丝织业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缓慢发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
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古代商业:

时期 特点 概况
原始社会 产生原始商业 以物易物
商周 工商食官政策 1.出现职业商人
2.各种贝币出现
春秋战国 官府出面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品交换发展,城市繁荣。 1.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各国铸造货币种类多
3.各诸侯国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秦汉 国家统一,商品对外流通广泛,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2.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许多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隋唐 商业流通范围扩大,商业贸易繁荣。 1.城市商业繁荣
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铜钱大量流行
宋元 商业繁荣,古代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 1.城市商业繁荣
2.出现世界上最早货币“交子”
3.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开始转向市场
4.对外贸易兴盛,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 1.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3.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4.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自然经济:

与商品经济相对应,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3)新思潮的萌发。
2、表现:
(1)洋沙输入,“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
(3)破产的手工业者成为棉布的消费者
(4)未破产的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发生变化
3、 影响:
(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2.近代企业的发展

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3.城乡联系的加强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的联系加强,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个体生产的局限性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上和协作不发达,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自
(2)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
(3)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
(4)代表性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发昌机器厂: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陈启沅与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大约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陈启沅在南洋经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他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三年后,得清政府许可。又迁回简村继续经营。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