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对比上海与罗马两地的气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魔方格
    A.两地降水的季节相同
    B.两地降水都比较均匀
    C.上海气温高的季节降水多
    D.罗马气温高的季节降水多

    本题信息:2008年绵阳地理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对比上海与罗马两地的气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降水的季节相同B.两地降水都比较均匀C.上海气温高的季节降水多D.罗马气温高的季节降水多” 主要考查您对

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气候,季风

上海市

欧洲西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 中国的气候,季风
  • 上海市
  • 欧洲西部
欧洲: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
欧洲位于中纬度地区,西边是海。海岸线受海水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锯齿状,而海洋是控制气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响,欧洲气候温和、降雨丰富,相对湿度高并且多云,这一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北方的内陆地区。欧洲大陆东边降雨量则少,相对湿度低,天空晴朗,这一气候现象广及欧亚交接的的广大山麓地区。这些影响沿着南北程带状分布,并且穿过挪威、丹麦与德国。阿尔卑斯山南面山区移动性的季节以亚热带高压系统为主,因此此地区的雨量,随着季节而有显著的不同,冬季多雨,夏季则干旱。
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呈负增长,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
欧洲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2.面积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4、自然环境:(1)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
3.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欧洲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
4.河流: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为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
5.湖泊: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6.气候: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欧洲的人文环境:

1.居民: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
2.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
3.宗教: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4.自然资源: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
5.经济: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其次为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
6.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欧洲西部气候特点: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则是极地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欧洲河流特点: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短小。
欧洲西部地形特点:
欧洲西部主要以平原为主,但仍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地区,中部平原地区,南部高原地区。

欧洲旅游业特点:
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景色优美;中部阿尔卑斯山景区是滑雪圣地;希腊意大利等地保留了大量历史文化古迹;伦敦,巴黎,米兰等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时尚之都。

欧洲主要工业区:

巴黎工业区位于法国北部;鲁尔区位于德国南部;米兰、都灵、热那亚位于意大利北部;伦敦位于英国南部。
阿尔卑斯山旅游的繁荣的原因: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


欧洲气候分布:


多瑙河风光: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教皇自称“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梵蒂冈人口572人,其中320名女性,252名男性。主要为意大利人。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 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7653公里。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
我国的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温度带划分对比: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中国干湿情况分布图:
我国气候分布图:

我国季风走向示意图: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防治方法: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蓄水量大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夏涝 华北、南方地区 6-8月 春季风来得迟,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风沙天气 三北地区 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形成洪涝,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等
干旱 华北、西北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上海:
上海,简称“沪”,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心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中国第一大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商业中心,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大中华区城市中居首位,最重要的产业为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是中国的铁路与航空枢纽,其港口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上海正在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主要地理信息:
1.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2.上海境内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3.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4.崇明岛是由长江携带下来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现在东西约80多公里,南北宽约10-15公里,面积为1041平方千米,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和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
5.现今的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第三产业在上海的经济占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等。
6.上海港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中国最大的港口。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82亿吨,比上年增长3.6%,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上海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1.位置:沿海城市,长江入海口,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2.交通:陆海空交通枢纽,交通极其发达,铁路方面京沪线、沪杭浙赣线等在上海交汇,水运方面上海是河港兼作海港,航空方面上海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航空港。
3.劳动力: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众多,且上海及周边的江苏浙江等省教育发达,故来到上海的劳动力数量很多而且素质过硬。
4.历史文化基础:上海在19世纪便被西方列强所开发,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由此进入中国。工商业气息浓厚,居民受西方海派文化影响,热衷于发展经济、科技与文化。
5.科技教育:上海知名高等学府和科研地区云集,大量人才涌入上海,使其科学技术处于领先。
6.市场:上海面向的市场非常广阔,消费群体庞大,由于其交通便利,故即可以将产品销往内陆地区,也可以通过海运空运销往国外。
7.政策:中央政府给了上海特殊的政策(如保税区、免税区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上海吸引外资和经济的发展。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上海外滩: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欧洲西部:
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这里是欧洲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地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滋润了这里的土地。
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

欧洲西部主要地理信息: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4.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岛屿(大不列颠岛)、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及海峡(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5.本区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及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
6.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


欧洲西部政区图:


多瑙河沿岸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对比上海与罗马两地的气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