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列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过不少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请你任意举出其中的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河南省期末题历史列举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过不少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请你任意举出其中的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 春秋争霸
  •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淝水之战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到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公元前1046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盘庚迁殷

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

牧野之战

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国人暴动

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周公,召公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


殷墟文明主要成就:
1、殷墟出图大量刻有文字的兽甲,被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2、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统治中心:

殷墟文明:
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


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
奴隶主之间相互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取诸侯间的领导权的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
2、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春秋时期形势图:
 

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法见于《史记》。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巧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国主帅庞涓,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
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
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对比:
1、相同点:
(1)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
(2)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2、不同点:
(1)阶级不同: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性质;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
(2)战争目的不同:战国兼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争霸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


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
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
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战国时期形势图: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的过程: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的过程: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大军,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魏晋时期东晋抵御前秦进犯的著名战争。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动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淝水之战双方对比和影响:
 

淝水之战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本学期我们学习过不少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请你任意举出其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