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是
    ①宪章运动的兴起②1832年议会改革③英国革命的爆发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2年陕西省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 主要考查您对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沃尔波尔)

英国的议会改革

英国宪章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沃尔波尔)
  • 英国的议会改革
  • 英国宪章运动

责任内阁制:

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即枢密会议)。“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召集少数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内阁”和“内阁会议”的名称由此而来。后来内阁成为议决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工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改要性也随之加强。但到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法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是有少数大冲参加的会议。国王退出内阁后,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首相”的称号。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卜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在18、19世纪形成的一些惯例中,英国逐渐确立厂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下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宜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在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国王的权力彼逐渐削弱,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教常位的政党组阁,该党领袖就是首相。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了。


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及特点:

①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内阁的由来:

①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②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③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政党制度的由来: 

①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正常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②主要特点: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③国王的地位: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①威廉三世:17后期召集部分枢密大臣在小密室商讨国家大事,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直辖于国王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乔治一世:18c早期开创了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行政权开始从国王转移到内阁;
③沃波尔:18c初期开创了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开始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要对议会负责,一旦遭到议会不信任提案,内阁就要提请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英国的议会改革: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坡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14时有一此“衰败选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议员比例设置很不合理。19世纪以来,英国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


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67年议会改革:

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7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法案。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议会改革: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英国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菜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据此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关国取得厂长足的进展。
20世纪妇女选举权的获得: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议会考虑给子妇女选举权。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工业革命后代议制的发展(19世纪早期):

(1)背景:
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权力,对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不满;
②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和英国群众斗争高涨。
(2)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
①选举权扩大;
②主要得益者:工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时代代议制新的发展趋势(19世纪末):

新趋势:
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表现:
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
②控制部分立法权
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
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
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改革实现。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主要内容: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降低选民财产资本。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更大的发展。


英国议会、内阁和首相的关系:


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
(1)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工人阶级形成;  
(2)英国早期工人阶级生活和工作状况极为悲惨;
(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 
2、过程:

时间      签字 人数  结果
第一次请愿运动 1839年  125万  被镇压
第二次请愿运动  1842年  330万  被镇压  
第三次请愿运动  1848年  190万 夭折
3、影响:
(1)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到了实现。 
(2)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3)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序幕。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衰落的原因:

宪章运动的衰落,除了它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客观因素。
首先,宪章运动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它的目标是要通过实行普选制以和平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像这样的形式和性质的运动,只有在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才可能发展。
其次,19世纪中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了“世界工厂”,它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和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样,英国的资产阶级就可以从殖民地剥削来的超额利润中分一部分改善熟练工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紧张局势和矛盾。
第三,宪章运动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没有达到足以担当实现这些任务的水平。它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发现相似题
与“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