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     ]

    A.冰川
    B.咸水湖泊水
    C.冻土底冰
    D.沼泽水
    2、若在图中①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

    A.图中湖泊渐趋萎缩
    B.河口滩涂增速减缓
    C.库区周围温差增大
    D.河流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3、考虑图示条件,图中四点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本题信息:2011年山东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1—3题。1、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A.冰川B.咸水湖泊水C.冻土底冰D.沼泽水2、若在图中①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图中湖泊...” 主要考查您对

水体的组成

水循环

城市区位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水体的组成
  • 水循环
  • 城市区位因素

水体组成: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水体的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96.53%。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陆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陆地淡水:冰川是主体(2/3)

水体之间的关系:

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水体相互关系 图解 说明
大气降水与河流水
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冰雪融水与河流水
冰川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与河流水
河流水与地下水有互补关系,A 图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图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湖泊水与河流水
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补给河流水,人工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更明显
 
地下水:

(1)类型
类型 定义 补给 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图示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过程:


特别提示: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响的结果

影响原因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分布在中部平原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区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 例如:我国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区
河流 河运起点 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
河流汇合处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
河口 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
河流曲线处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岛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
自然
资源
 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
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
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
交通 在古代靠帆船和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北方靠马车,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如古代的邯郸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发展起来的,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的枢纽和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如我国在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交通线的变化也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变化,如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这些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线沿线和沿海的城市发展比较快
政治、军事、宗教 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例如我国的合肥就是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来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1—3题。1、甲处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A.冰川B.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