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2010年4月14日位于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000m)的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全力抗震救灾.请你结合下图...” 主要考查您对DNA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
血液循环
急救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演示实验:
原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会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介绍模型:橡皮膜代表膈,两个气球代表肺,玻璃瓶代表胸廓。
演示膈的运动:用手向下拉橡皮膜,使膈顶部下降,代表膈肌收缩,松开橡皮膜,使膈顶部回升,代表膈肌舒张。
归纳总结: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比较项目 | 体循环 | 肺循环 |
起点 | 左心室 | 右心室 |
终点 | 右心房 | 左心房 |
血液变化 |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功能 | 为组织细胞运采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
联系 |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
急救:
掌握紧急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
急救方法:
(1)“120”急救电话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交代清楚地点,地点越详细越好,便于医生查找。简单地介绍病人的病症,方便救助人员的救助(如图)。
(2)人工呼吸
对于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停止呼吸的病人,可以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最常见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3)胸外心脏挤压
对于心跳停止的病人,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挤压,如图l273所示。挤压时,救护者站在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做4~5 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
(4)出血和止血
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一般指体循环的血管出血,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①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自行凝固而止血。
②动脉出血:血色鲜红,特别是大动脉出血,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③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
当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时,可将伤口冲洗干净,贴创可贴或用纱布、绷带包扎伤口止血。对于动脉和较大静脉出血,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如图所示。动脉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包扎,静脉出血则在伤口的远心端包扎。
与“2010年4月14日位于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000m)的青海玉树发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