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1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并且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思想是否违背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0110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 主要考查您对

伯利克里时期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伯利克里时期
  • 1787年宪法的颁布
  •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伯利克里时期: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黄金时代”的民主政治表现:

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迸一步扩大。
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及评价:

积极:
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
③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④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⑤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为马其顿王国所灭。

希腊城邦制度衰落的原因有:

①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根源)
②内部混乱,城邦间长期混战
③BC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 

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

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邦联概念:

为进行相互贸易或其他的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各成员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政府权力极为有限。


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国家政体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经济基础 私有制
国家性质 资产阶级专政
政党制度 两党制
议会制度 两院制
原则 三权分立
不同点 国家元首是谁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选民选举产生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首脑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
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

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美国在加强中央权利的同时,也在防止这种权利的膨胀,于是宪法规定各州拥有较大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1787年宪法的颁布:

1、理论来源: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立法权)、执行公共决议(行政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讼争权(司法权),则一切都完了。

2、原则:
“分权与制衡”。

3、内容:
①立法权归于国会。国会实行两院制(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宣战权等。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
③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
④“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4、重要进步意义: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行。
(4)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5、局限性:
(1)刚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故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2)明确财产性划分标准。

6、进步性: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③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⑤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两党制的雏形: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显然,比较的关键在于把握两者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比较的领域大体上包括研究对象、人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上的行为等方面。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的智者运动。智者从对物质世界的探究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宇宙的探索转向了人类社会。所谓的智者学派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
1、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是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第一层:万物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第二层: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判断规则,确立制度。唯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
这句话的核心是万物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感觉,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积极意义来看,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但是,它在将人置于世界的社会中心的同时,却忽视人的包括节制性在内的道德理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在当时来看,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今天来看,更要引起警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4、影响:
①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②思想启蒙作用;
③文化的发展。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奴隶主民主制虽然有很多局限,但它和僭主政治与贵族奴隶主专制比较,毕竟要优越一些,它吸引了更多的公民(奴隶主)参加到政治生活中来。在奴隶主民主制下,例如在雅典,当时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是每月举行两至四次的公民大会,凡享有公民权的人都应参加大会,大会负责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情,选举或罢免政府官吏。除此以外,雅典还有由六千人组成的“陪审法庭”,处理公民的诉讼案件。在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并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辩证法一词是就它的古代意义说的,是从对立意见中发现真理的方法)。
智者们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周游希腊各城邦,招收学生传播知识,同时接受他们的报酬。他们不像伊奥尼亚哲学家和德谟克里特那样重视自然界,重视万物从何开始的问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严格地说,智者派并不是一个以一定的学说为基础的统一的哲学学派,他们只不过是应同样的社会要求产生出来做着类似活动的一批人而已。因为他们自命为能够使人智慧的智慧教师,因此获得了“智者”的名称。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某些智者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于是,“智者”这个词又获得了一种贬义,即“诡辩者”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把智者派称为诡辩派。
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吉亚和安提丰等。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约前480—前408)原来是一个木材搬运工。有一次,德谟克利特遇见他,交谈之后,对他的智力感到惊讶。由于德谟克利特的鼓励和帮助,他开始学习哲学。他是第一个收费的教师。学生入学时,约定先付一半学费,待学成并打赢第一场官司后再付另一半学费。有一次,他向一个叫优安塞隆的学生收另一半学费,这个学生说:“我还没有打赢一场官司。”普罗泰戈拉马上说:“不行,如果我跟你打官司,我赢了,你必须付给我钱,因为我赢了;你赢了,你也必须付给我钱,因为你赢了。”
普罗泰戈拉的著作有《论神》《论真理》和《论相反论证》等。《论神》开头第一句是:“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他的这些话触怒了雅典人。他的著作从抄录收藏的人那里收集起来,在广场上当众烧毁。他自己也被驱逐出城邦。他在去西西里时,由于乘船沉没而身亡。
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就是在《论真理》中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他这里说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觉。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
普罗泰戈拉的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在当时的希腊,传统观念是以神为万物的尺度;事物存在还是不存在,是好还是坏都是由神决定的。普罗泰戈拉在怀疑神的存在以后,让人取代神的地位,这在希腊哲学史上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和性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它们和感觉它们怎样而发生什么变化。他把事物的性质,如冷热,看成是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了事物性质的客观性,这就很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之中。


三权分立:

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天赋人权:

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自然权利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代表作: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②思想主张: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①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②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③影响:
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①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③思想主张:
A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一生写出大量的著作,通过科学论文、艺术作品及小册子无情地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他对天主教会作了大胆的攻击。在他看来天主教是“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罗马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伏尔泰虽以反对天主教为己任,但他又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因为他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伏尔泰也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他以犀利的笔锋、辛辣的语言,大胆揭露法国社会旧制度的一切弊端,并且向愚昧和无知宣战,这在当时的确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孟德斯鸠:

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在对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了洛克学说的基础上,他得出了结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1748年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经过长达27年的辛勤劳动终于问世了。这部书中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他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属三个不同的机构;并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原则锋芒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

卢梭:

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工人家庭。幼年的不幸生活遭遇及同下层人民的不断接触,使他成为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卢梭提出人人享有主权——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因而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在人民主权之上,决不允许再设一个指挥者,官吏、政府、政体都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从而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说,说明了推翻法国封建专制政府、反抗压迫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在法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