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策略的需要,领判权这项由来已久的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是,在英方暂时放弃的情况下,中国的涉外司法权问题却由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1842年9月1日,也就是《南京条约》签字后的第三天,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望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8条“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对领判权的缘起、内容、危害,耆英等是不甚了了的,他们才会出卖国家重大利权而不自觉。1843年8月18日,军机处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对领判权条款却一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 选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恭亲王,私下里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通过美国公使蒲安臣的善意帮助,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衙门。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Yon Rehfues)于1864年春乘一艘战舰抵达中国,他在大沽口外发现有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其时普鲁士正舆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立即下令捕捉这三艘商船当作战利品。恭亲王依仗新获得的国际法知识,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和在中国的“内水”这是中文表示领海的用词)捕捉船只的行径。恭亲王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并申饬他以如此不得体的方式开始他的使命。处境尴尬的李福斯释放了这三艘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恭亲王验证了丁韪良译本的有用价值,他散发了三百本译本给各省当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申明,山东是孔孟的出生地,属于中国的圣地,而且自从1917年中国参战和废除所有对德条约时,日本所声称的继承自德国的权利就不复存在了。还有,在1898年有关胶州湾的协议的第五款规定“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他国”。同样,二十一条也是无效的,因为条款从来未得中国国会批准。再者,中国从1917年参战后,地位有了很大变化,从中立国变为交战国,这样就有资格援引国际法中的“情势不变” 的原则,废除二十一条。作为反驳,日本代表团平静地公开了1918年舆北京的秘密协议,指出中国参战后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中国的争论决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山东的命运木已成舟。1919年4月28日,和会支持日本的立场,裁决了山东问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42年1月,全世界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保证缔约各国互相合作,竭尽人力物力,打败德意日及其附庸国,不得单独停战媾和。签署这个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居于领衔地位;1943年8月在有中国代表参加的魁北克会议上,通过了《四强宣言》草案,该草案正式确立了中国为四大强国之一;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巨头”会议上,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组织的问题,认为美英苏中四国应成为战后和平的四大支柱;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署的会议公报确定了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时间,并邀请中国和法国(当时还是临时政府)同三大国一起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
    ——选自殷丽萍《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南昌)1995年03期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在办理外交上有何不同?(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提出“解决山东问题”的理由有何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山东问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6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策略的需要,领判权这项由来已久的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是,在...” 主要考查您对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二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五四运动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二大

五四运动:

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彻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无产阶级起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反帝情绪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国内背景:
(1)社会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阶级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5月4日——6月3日 6月3日——7月初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
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方式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结果 被捕 释放,罢免,拒签

3、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反帝的根据:
(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反封建的根据:
(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
(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4、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的最大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③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时间:1921.7.23—8.3;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出席代表:12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制定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明确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内容:

①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阶级墓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1)规律: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特点:
第一,中共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

“两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
“两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7.16-23
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背景:

1、国内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
(1)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21.11华盛顿会议。
(2)第一次直奉战争,军阀之间矛盾激化。
(3)1922.6陈炯明叛变,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受到严重挫折。
(4)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也要求党能明确制定当前革命阶段的具体纲领。
2、党对中国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的探索,为党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基础。
3、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1)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
(2)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对我党的帮助。


发现相似题
与“(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