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     ]

    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
    B.坚持用三段论进行研究
    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
    D.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本题信息:2012年河南省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段亚金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 主要考查您对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亚里士多德的教师生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 亚里士多德的教师生涯

人物简介:

柏拉图(希腊语:Πλ?των,英语:Plato),是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曾到过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公元前387年在阿加德米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的出身:

柏拉图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出生于雅典,出身希腊贵族家庭,父辈在政府中担任要职,母亲是梭伦的后代,从小受到完备的教育。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11年后回到雅典,创办了柏拉图学园。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正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及“后民主时代”。

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约495—429年),是雅典民主政体最繁荣的时期。
伯里克利被称为平民执政官,在他执政时期贵族会议失去了支配国家政事的地位,平民力量成为国家权力的主宰;
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国家大事;
500人议事会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
十司令官是最重要的官员,是在公民大会上举手选出的;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陪审法庭人员是按部落用抽签方法选出的。但雅典城邦的广大奴隶和外邦人是没有公民权利的,这样就有半数以上的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
广大的妇女也处于无权地位;
雅典城邦的官员只有少量津贴,十司令官是没有津贴的。这样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了也没有能力担任其职务,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少数富有的奴隶主。因此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雅典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生于雅典,早年随父学雕刻,后专事伦理哲学探索。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主要思想有:
认为天地万物,生存毁灭皆出于神意;
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认识普遍的道德规范;
倡导“知德合一”说,认为“美德即知识”,“作恶即无知”;
主张苦行主义,是一种有节制的、并带绅士气味的道德标准,主要强调哲学家不应该成为“它”的奴隶。


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宫廷教师:

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聘请亚里士多德作为他13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亚里士多德一直担任这个职位直到亚历山大16岁,在那一年腓力二世宣布亚历山大成年,并在其缺位时摄政。从公元前334至324年这十年之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巴比伦、波斯、萨马尔干、大夏和旁遮普,也改变了希腊的世界。亚历山大是一个热情冲动而又野心勃勃充满征服欲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却是一个稳重、平和、严谨而又善于思考的人,究竟老师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两个伟大人物的接触似乎是毫无结果的,两个人仿佛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城邦时代,一个是帝国时代。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是一直存在的。

吕克昂学园: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了吕克昂学园(Lyceum“光明之神”)。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及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这里有当时最好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亚里士多德现存的全部著作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每天上午给高级班学生讲授科学技术,下午对一般听众发表常识性的讲演。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称亚里士多德为“散步的哲学家”;而以他为核心形成的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建立吕克昂学园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总计约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还命令部下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送到吕克昂学园。

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中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误会,中间往往能够得到成功并受人赞赏。在他的许多著作里,如《诗学》中也反映了这种思想,下面是他对美德和情感的论述:美德须求适中,情感须求适度。中国的中庸之道以孔子为最先代表。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孔子的中庸之道,是要保持事物的质和常态不变,侧重于对现实社会政治的观察和实践,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不在于谈论天命和心情,根本目的还是要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及在“周礼”规范之内的社会制度。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中国几千年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其实质在于对矛盾论的认同感,即矛盾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就是用矛盾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评价:

①早期欧洲文艺领域里所谓的“自然学派”、“心理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作为其学派产生的祖先。因为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思想界产生了长久的深刻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系统的,他的讨论也是分门别类的,因此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的和发展的,正像他所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如果说柏拉图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那么亚里士多德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基础,从而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⑤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其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
⑥他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这一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发现相似题
与““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