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C.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D.短周期第ⅣA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C.和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 主要考查您对

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素

极性键、非极性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电子排布式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核素
  • 极性键、非极性键

电子排布式:

①简化电子排布式
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冗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即为简化电子排布式,如K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②特殊电子排布式
有个别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反常。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2)电子排布图:用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构造原理: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由低能级逐步填充到高能级。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下图所示的排布顺序,这种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点拨:构造原理中的排布顺序,其实质是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可由下列公式得出ns<(n一2)f< (n一1)d<np(n表示能层序数)。常用的重要的能级交错顺序有:

核外电子排布式一构造原理的应用:

根据构造原理,按照能级顺序,用能级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能级上电子数的式子,叫做电子排布式。例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因而分布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做高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层:

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存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或K、L、 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得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 2),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失电子也小易得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表现还原性。
(3)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其单质多表现氧化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显正价还是显负价及其数值大小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其一般规律可归纳如下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2个,L层为次外层时不超过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4)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冉排L层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层数相同而位置不同的电子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一定相同,如N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N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而不是32个电子(2×42=32)。


定义:

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的含义: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a表示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b表示组成该粒子的原子数目。


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概念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描述对象 宏观物质,列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物质,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微观物质,指某种元素的某种原子
特征 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性质通过形成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因为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不变 具有真实的质量,不同核素的质量不相同
实例  H、Na、S为不同的三种元素 互为同位素 是一种核素,是一种核素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非极性键: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双方不显电性)。
如:在非金属单质(H2 Cl2 O2)、共价化合物(H2O2 多碳化合物)、离子化合物(Na2O2 CaC2)中存在。
(2)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了强的一方,该元素显负价,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该元素显正价)。如:在共价化合物(HCl H2O CO2 NH3)、某些离子化合物(NaOH Na2SO4 NH4Cl)中存在。

分子空间构型、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1.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例如:等。
2.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例如:、金刚石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例如: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例如: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例如:等。
6.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例如:等。
7.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例如:等。
8.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物质。例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原子晶体。
9.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例如:HF。
10.没有化学键的物质。例如:稀有气体(等)。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