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本题信息:2012年云南省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 主要考查您对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苏联的对抗措施

美苏争霸

冷战的结束

苏美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朝鲜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 苏联的对抗措施
  • 美苏争霸
  • 冷战的结束
  • 苏美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 朝鲜战争

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道路取得政权而建立起来的。而日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像德国那样全国性的法西斯党,只有一些民间法西斯小团体,所以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军部取代政党内阁的过程,建立了以军部为主体的法西斯政体,具有军国主义色彩。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进行的,是通过取缔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一切政党而建立起来的法西斯一党专政。而日本法西斯政权主要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形成的,是在军部与政党内阁以及军部内部的斗争中实现的。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其首先针对的目标是国内的革命力量。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求而建立的,日本是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重大事件: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广田弘毅组阁。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统治政策; 
(1)对内: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2)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北进派”: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 
(4)“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 
(5)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

1、表现:
(1)经济: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工农业、黄金储备);
(2)政治:资民主国家典范、反法西斯大国,拥有巨大影响力;
(3)军事: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核武垄断、广泛驻军。
2、原因:
(1)美国自身:基础雄厚;本土未受破坏;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民主国家兵工厂” 
(2)世界:法西斯强国被打倒、西欧普遍衰落。

西欧的衰落:

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1.4万亿法郎,相当于战前三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只剩1938年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国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



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上: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 
(1)任务: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协调各国党的活动。 
(2)影响: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上:建立经互会(即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 
(1)目的: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经济,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
(2)影响: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955年5月) 
(1)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2)影响: 
性质: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作用: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也是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 
4.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②重大事件:
A、和解:戴维营会谈。
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③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②重大事件:
A、“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
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②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 
③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背景:
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
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
2、经过: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3、东欧剧变原因: 
(1)内因: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2)外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4、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 

1、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因素) ;
3、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4、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5、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争霸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争霸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紧张和局势的复杂;
3、军备竞赛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
4、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5、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的恶劣影响;
6、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的激化;
7、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朝鲜战争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南、北部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权。美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使朝鲜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取得了一定战果。


朝鲜战争概述:

1、背景:
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
2、经过:
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
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3、结果:
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性质:
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半岛:内战。
5、影响:
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发现相似题
与“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