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制100ml0.1mol/L盐酸时,将算好体积的浓盐酸量好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100ml,盖好瓶塞摇匀
    B.张同学通过查找发现,苯在常温下为液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碘单质易溶于苯.故张同学选用苯代替书本中的CCl4来做为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NaCl固体时停止热
    D.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100ml0.1mol/L盐酸时,将算好体积的浓盐酸量好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100ml,盖好瓶塞摇匀B.张同学通过查找...”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中的事故处理

化学实验安全

蒸发和结晶

萃取

分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中的事故处理
  • 化学实验安全
  • 蒸发和结晶
  • 萃取
  • 分液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过程中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割伤: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2)烫伤:轻轻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3)试剂灼伤
①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②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5%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③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酒精檫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④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4)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①酸: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②碱:用大量水洗,再以1%硼酸液洗。
③溴: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④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5)中毒: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的水清洗口腔,如已吞下者,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可内服一杯含有5~10cm3稀硫酸铜溶液的温水,再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并立即送医院。
(6)不渗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找医生抢救。
(7)起火:要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火势扩展。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化学实验安全原则: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蒸发和结晶:

名称 用途 装置 举例 注意事项
结晶
重结晶
分离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合物 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 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可用该法从二者的混合液中提纯KNO3 ①一般先配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
②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
蒸发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从食盐水溶液中提取食盐晶体 ①溶质应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气氧化
②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
③近干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萃取:

名称 用途 装置 举例 注意事项
萃取 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 CCl4把溴水中的Br2萃取出来
①萃取后再进行分液操作
②对萃取剂的要求: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
③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要通过分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

分液:

名称 用途 装置 举例 注意事项
分液 分离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密度不同) 水、苯的分离 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原理: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步骤: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4)误差分析:
①计算是否准确
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②称、量是否无误
如称量NaOH固体在纸上或称量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部分潮解甚至变质,有少量NaOH黏附在纸上,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取溶质的量偏少或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或偏大。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用蒸馏水冲洗量筒,把洗涤液也转入烧杯稀释,或用移液管将液体溶质移入烧杯中后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经把仪器内壁或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所以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③称量时天平未调零
结果不能确定。若此时天平重心偏左,则出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心偏小,则结果恰好相反。
④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生锈
砝码由于生锈而使质量变大,导致称量值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⑤操作中溶质有无损失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有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如:⑴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⑵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⑶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⑷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影响溶液体积V的操作有:
①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V偏大使溶液浓度CB已变小,无论是否取出都无法使溶液恢复,只有重新配制。
②定容后盖上瓶塞,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定容时由于少量溶液粘在瓶颈处没有回流,使液面偏低但溶液浓度未变,若再加水,则使V偏大,cB偏小。
③定容时仰视或俯视
定容时仰视,则液面高于刻度线,V偏大,cB偏小;俯视时液面低于刻度线,V偏小,cB偏大。
④移液或定容时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
会导致V偏大,cB偏小。
⑤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入容量瓶
溶解或稀释过程常伴有热效应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容量瓶的使用温度为室温(20℃),若定容时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浓度偏低。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100ml0.1mol/L盐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