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民日报开罗4月23日电(记者黄培昭)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本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在伤痕累累的伊拉克,因为战争以及战后频繁的各种袭击重创了文教事业,所以读书对不少人来说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之举。
    ②20日,又有5名伊拉克大学生在迪亚拉省首府巴古拜附近遭武装人员绑架。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至今,绑架乃至袭击大学生和教师已经不是新闻,连伊拉克教育部长阿比德·赛义卜·阿吉利本人去年年初都被袭击过。据伊拉克官方数字显示,2003年以来,死于各类袭击和暴力事件的大学教授就多达200余人,大约1.5万名教师离开了工作岗位。同时,由于治安状况太差,不少家庭不敢将孩子送到学校念书,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达100万名之多。
    ③被绑架、袭击和杀害的不仅仅是伊拉克的教育骨干和知识精英,还有寄托着民族前途的莘莘学子,他们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专家警告说,目前伊拉克的整个教育体系已经陷入紊乱,面临全面崩溃和瘫痪的危险,必须刻不容缓地加以遏制,否则前景不堪设想。
    ④伊拉克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灿烂文化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伊拉克还曾是辉煌的阿巴斯帝国首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伊拉克独立后,长期重视普及和发展教育,以至于在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的文教事业一度相当发达。首都巴格达共有5所大学,另外在伊拉克其他城市还有10多所大学。巴格达大学是本国乃至中东地区的知名高等学府。该校许多学生说,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对高校构成了很大冲击。现在,校门口和教室里经常冷冷清清。
    ⑤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语:“开罗在编书,黎巴嫩来印刷,巴格达在阅读”,是说巴格达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素质很好,都喜欢读书。然而,这一切似乎正在遗憾地成为历史,战争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让人扼腕慨叹。
    1.这篇文章是一则消息,请结合全文内容,给这则消息命一个标题。
    2.第②段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伊拉克的现状,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息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本文第①段在消息结构上属于__________,②—④段属于__________,第⑤属于__________。
    5.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人明日报在4月23日发表这篇消息其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湖北省月考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李彩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人民日报开罗4月23日电(记者黄培昭)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本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在伤痕累累...” 主要考查您对

    新闻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闻阅读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的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①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④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新闻、消息、通讯比较:
    1.新闻:
    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2.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3.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