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53年4月,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互助合作运动必须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绝不能操之过急;各地的互助合作运动,存在放任自流和急躁冒进两种倾向,急躁冒进是主要偏向……必须把逐步改造农民小私有制与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所有权分清楚,才有利于发挥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
    材料二: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报告还严厉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
    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到
    1958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2)对这一事件的看法,邓子恢和毛泽东存在分歧,你比较赞同谁的看法?为什么?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53年4月,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互助合作运动必须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绝不能操之过急;各地的互助合作运动,存在放任...” 主要考查您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生产资料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变成合作社集体所有制。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土地改革时期生产资料有地主私人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私人所有制,所有制性质没发生变化,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将生产资料的农民私人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
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对手工业的改造:
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53年4月,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