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和章炳麟思想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  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并分析他们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安徽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主要考查您对

武昌起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人权宣言》的发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武昌起义
  •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 《人权宣言》的发表

武昌起义含义:

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②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导火线:保路运动,亦称“铁路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风潮”。

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革命党人攻克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领导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力量);湖北新军(武装力量)

武昌起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2、消极影响:立宪派、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主张: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及思想特点:

1、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军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2、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他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说:“……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
他认为:“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明夷待访录》)。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
此外,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黄宗羲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1、平等与自然权利: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是上帝所赋予的、与生俱有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 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主权在民:提出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3、人民革命权利:指出如 果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为了保障这种权利,就有权起来革命以改变或推翻它。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独立宣言》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宣言的最后一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2)民主思想:
(1)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
(2)主权在民思想;
(3)人民革命权利思想。
3)意义:它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4)局限性;它提出的民权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的民权,穷苦人白人、妇女、契约奴工和黑人没有民权。


《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人权宣言》的发表:

1、颁布时间:
1789年。
2、颁布机构:制宪议会。
3、主要内容:
①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天赋人权);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官职和公共职务;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国民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4、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法治、财产权。
5、评价:进步性
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性质),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b、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c、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局限性: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发现相似题
与“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