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数学

首页
  • 解答题
    对8箱苹果以每箱30 kg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下(单位:kg):+1.5,-2,+1,+0.5,-0.5,+1,- 2.5,+2.5,求这8箱苹果的总质量.
    本题信息:2011年月考题数学解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丁慧芳(初中数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对8箱苹果以每箱30 kg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下(单位:kg):+1.5,-2,+1,+0.5,-0.5,+1,- 2.5,+2.5,求这8箱...” 主要考查您对

有理数加法

极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有理数加法
  • 极差
有理数的加法:
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 :a+b=b+a;
(2)加法的结合律:( a+b ) +c = a + (b +c)。


几个有理数相加常用方法:
①.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的加数相加,再把异号的加数相加;
②.应用运算律把可以凑整的加数相加;
③.运用运算律把互为相反数的加数相加。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
①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
②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
③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
④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注意事项:
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大有不同,小学的加法不涉及到符号的问题,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是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那一条法则。
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熟练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多个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计算,但是在下笔前一定要思考好,哪一个要用定律哪一个要从左往右计算。

记忆要点:
同号相加不变,异号相加变减。欲问符号怎么定,绝对值大号选。


极差:
全距,又称极差,是用来表示统计资料中的变异量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即最大值减最小值后所得之数据。
极差是指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中,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它是标志值变动的最大范围。极差也称为全距或范围误差,它是测定标志变动的最简单的指标。换句话说,也就是指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极差英文为range ,简写为R,表示为:R=Xmax-Xmin。移动极差(Moving Range)是其中的一种。


极差特点:
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计算简单;
不能反映中间数据的分散状况。

移动极差:
是指两个或多个连续样本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这种差是按这样方式计算的:
每当得到一个额外的数据点时,就在样本中加上这个新的点,同时删除其中时间上“最老的”点,然后计算与这点有关的极差,因此每个极差的计算至少与前一个极差的计算共用一个点的值。一般说来,移动极差用于单值控制图,并且通常用两点(连续的点)来计算移动极差。

计算公式: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R=Xmax-Xmin
(其中,Xmax为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
例如 :12 12 13 14 16 21
这组数的极差就是 :21-12=9
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这句话说明的气温特征数就是极差。
方差计算公式:s2=(1/n)×[(x1-x0)2 + (x2-x0)2 +...+ (xn-x0)2](x0即为x的平均值)

极差用途:
在统计中常用极差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以及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和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准值之差都不能超过极差。同时,它能体现一组数据波动的范围。极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反之,离散程度越小。
极差只指明了测定值的最大离散范围,而未能利用全部测量值的信息,不能细致地反映测量值彼此相符合的程度,极差是总体标准偏差的有偏估计值,当乘以校正系数之后,可以作为总体标准偏差的无偏估计值,它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故在数据统计处理中仍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但是,它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