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运用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关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海南省高考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主要考查您对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1)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2)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发现相似题
与“【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