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0114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 主要考查您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新青年》的诞生
  • 新文化运动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和作品 背景 意义 主要特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①内忧外患十分严重
②出现洋务派,掌握中央和地方实权
③慈禧支持
④新思想的萌发
⑤侵略者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主张对外妥协的洋务派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
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技术先进,但充满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性;
有一定势力

“中体西用”的理论及实践:

(1)兴起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随着西学的传播,用什么来维护封建王朝统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3)论战: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焦点是采取什么方式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大清国体;顽固派则以传统文化的卫道者自居,反对“西学为用”、“师事洋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论战最终以洋务派占上风而告终。
(4)实践及影响:
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国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坚持“中体西用”为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洋务运动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对中国的近代化影响很大。
(5)实质:
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①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②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辛亥革命的影响: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启蒙思想的作用: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民智;
(3)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4)复古尊孔的逆流: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5、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6、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与科学并重。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文学革命。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化革命改革大旗。 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③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8、评价:
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比较:

1、共同点: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
3、评价;积极:都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相对于封建军长专制,具一定民主性。       
4、局限:主张保留君主,是政治改良,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区别。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背景:
(1)康有为出游香港,亲身体验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
(2)康有为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 
(3)外国侵略和洋务运动使西方学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2、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制。
(1)理论基础: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①著作一:《新学伪经考》:
内容: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 
目的: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 
②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内容:
A、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B、“通三统”理论:说夏商周分别代表一个“统”,文物制度各不相同。每逢新朝取代旧朝,制度都要有所损益。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维新变革的必要。 
C、用西方学说改造“张三世”理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目的:用孔子和今文经来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具体表现:公车上书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建立方式——仿效日本,自上而下的变法 
主要内容——设议院、定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派掌权 
(3)思想变化:维新变法前——建立制度局: 
性质——全国变法机构,有民主成分 
说明——康有为思想的保守性 
3、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

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将批判专制—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张扬民权和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2)维新运动后——一度更趋进步:一度倾向革命 
2、梁启超思想的特点:
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
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