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读图题
    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从图片及地图中我们能够了解些许历史的原貌,请观察所给的图片,回答问题

    图1A、骨耜
    图1B、稻谷遗存

    图1C、猪纹黑陶钵

    (1)图1的A、B、C三幅图片分别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稻谷遗存和猪纹黑陶钵,请你想象一下河姆渡人能够进行哪些生活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这幅图片中你能得出的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3)以图3云冈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是随着哪一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山东省期末题历史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从图片及地图中我们能够了解些许历史的原貌,请观察所给的图片,回答问题图1A、骨耜图1B、稻谷遗存图1C、猪纹黑陶钵(1...” 主要考查您对

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河姆渡聚落: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河姆渡文化的特征:
1、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
2、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对比半坡文明和河姆渡文明: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半坡文明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生产活动都产生了原始的农耕以及原始的手工业(制陶、麻纺织、建造房屋等)
3.都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1.种植作物为粟(世界最早)
2.半坡人能够制造处色彩艳丽的彩陶,并装饰上美丽的花纹
3.建筑为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文明 1.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
2.可以制造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3.建筑采用干栏式建筑

农耕生活的作用及农耕文明的发展:
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河姆渡处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
1、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采用骨耜等耕作工具
2、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3、手工业发展,制造出大量的陶器,骨器制作比较发达,同时可以制造出简单的玉器。


河姆渡文明的陶器:

半坡文明的建筑与河姆渡文明建筑不同的原因:
主要由气候条件所决定,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相对寒冷,因此采用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因此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君主专制: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焚书坑儒:
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
 

“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
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古印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那时,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艺术特征:
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到了西域和汉族文化影响,云冈佛像受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凸起,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胡人形象。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特征。
龙门石窟:
 

发现相似题
与“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从图片及地图中我们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