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据《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日本人的心态非常复杂,他们对美国又爱又恨又怕。在过去的60年里,他们借助美国力量占了不少便宜,即使受到美国冷落,也是敢怒不敢言。但同时他们也认为,与美国政府永远呆在同一条船上是有危险的。日本教授加藤认为:“如果日本盲目追求美国,也许会上当”。

    ——新华网


    材料三 日美关系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需要为纽带、以美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激烈对抗为背景、以日美安全条约为主要标志的特殊的双过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既向这一特殊关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促动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调整过程日本和美国在自身利益需求和特定国际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其双边关系的调整既体现了大国关系在国际格局过渡时期进行调整的普遍规律,又显露出日美双边关系中特定因素作用的痕迹。由于美日两国分别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日美关系的调整在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同时,也将对全球格局、亚太地区格局以及中国对外战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90年代日美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的对日政策。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日本“在过去的60年里,他们借助美国力量占了不少便宜”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指的是什么?其性质如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为何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云南省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 主要考查您对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后,日本便着手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日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进行“第三次远航”,要成为政治大国。1982年日本首相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7年日本政府又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
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治大国以保护和巩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80年代出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中,不失时机地跻身于几个政治大国之列,以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使之从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使日本成为支配世界的强者之一。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调整内政外交,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
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10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日本首先把升级换代下来的产品大量地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向东盟地区输出资本,促使东亚地区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实现连锁调整,形成了日本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品,东盟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加强了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日本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它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部分。1991年,日本开发援助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美国(94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其中60%用于亚洲。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1987年1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除1976年三木内阁制定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使日本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日本遵循“质量建军”的原则,发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空威慑性的防卫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突破宪法规定不能向国外派兵的限制,向波斯湾派出3艘扫雷艇,后来又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防务上,日本正由“专守防卫”向“海外防卫”转变,武器装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有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日本已成功发射多种火箭,拥有制造核武器的钚和技术,这些都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实力基础。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首先,日本十分重视加强美日欧三边关系。日本领导层认为,美日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2/3,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就能保障世界未来的和平和繁荣。
其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与东亚和中东的关系。同时,日本以金钱为外交手段,以取得政治效应。
①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
②为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日本制定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94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这必然会触动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进而导致严重的斗争。如何正视过去的历史,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使美国和亚洲国家相信日本壮大不是养虎遗患。这些比较敏感的重大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恰当处理,就会使日本丧失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因此,日本要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还要走较长的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影响:

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经济崛起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东欧剧变: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东欧剧变概况:

1、原因:
历史原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根本原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
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典型事例:
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

苏联解体概况:

1、原因:
内部: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本)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1)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成为松散的邦联。
(2)“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3、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