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劳动光荣的原则,斯密认为:“富国裕民”的目标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材料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这首先需要国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必须实现居民收入与GDP、财政收入同增同涨,并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也就是增加国民分享财政收入的比例;其次,要改革现行税制,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使税收真正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1)材料一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斯密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海南省模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劳动光荣...” 主要考查您对

分配原则

斯密的政策主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分配原则
  • 斯密的政策主张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也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
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坚持平均主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实际上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这要求我们维护和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4)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实现收入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根本措施: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其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①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②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③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例如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制定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异同: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不同点 斯密认为不同的国家各有各的绝对优势。 李嘉图则认为各国不一定有自己的绝对优势,但只要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即可。
相同点 都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各国要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且都认为对外开放能够增加利益。

斯密“看不见的手”:

唯“1”动力 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增加国民财富的“2”个途径  其一,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途径是分工;其二,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发挥“1”只手的作用  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社会利益的增进。

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1)内容:
①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分工。另一重要途径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
②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③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2)评价:
①科学性: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斯密的观点,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1)主要观点: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本国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少于其他国家,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评价:
①科学性: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②局限性: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商品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交换价值含义: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了比例。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货币含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内容:
①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③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④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2)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正确认识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主要作用:
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实现优胜劣汏。
(4)价值规律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在激发社会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2)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