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右图是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鼓吹中国拯救世界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回顾历史,我国经济在新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有
    ①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④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信息:2013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孙洁红(高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右图是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鼓吹中国拯救世界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回顾历史,我国经济在新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有①党...” 主要考查您对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2、内容:

思想方面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政治方面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方面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结果: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 产权制度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的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现在我国城市企业,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有一百多万个,职工共达八千多万人。仅城市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就在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这些情况表明,城市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八千多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就是说城市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全局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具有决定性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有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在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亟待恢复。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此开始创立。
2、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原有经济体制不能迅速推动科技进步,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革经济体制也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迫切需要。
(3)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概括起来分成两步走:
其一是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开始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式;其二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3、对外开放
(1)含义: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进一步拉大,为了少走弯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智力,有必要开放;
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底子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资金不足问题大大束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引进国外充足的资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政策:
加强友好往来;
派遣留学生;
先后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经济特区,开放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和先后建立珠江三角洲等5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后,在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外国的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进入我国;
其次,极少数人想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想也浮出水面。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发现相似题
与“右图是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鼓吹中国拯救世界的一幅漫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