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六年级数学

首页
  • 多选题
    下列正确的是
    [     ]

    A.因为12=2×2×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B.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一定,车轮转数和直径成反比例;
    C.正方形边长一定,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D.任何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两个锐角。
    E.因为13÷6=2……1所以1.3÷0.6=2……1;
    F.六(1)班学生平均身高是1.45米,六(3)班平均身高是1.4l米;小明是六(1)班同学,小华是六(3)班同学,小明可能比小华高。
    本题信息:2010年期末题数学多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周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正确的是[ ]A.因为12=2×2×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B.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一定,车轮转数和直径成反比例;C.正方形边长一定,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D.任...” 主要考查您对

有余数的除法

统计(平均数)

三角形的分类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有余数的除法
  • 统计(平均数)
  • 三角形的分类
  •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 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思路点拨:
1、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定义: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意义: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方法点拨:
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

学习目标:
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按角分: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两个锐角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特别提醒: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按边分:
1、等腰三角形:2条边相等

2、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相等

3、不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不相等


分数→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1000……的分数后再约分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k(一定);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和反比例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


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包括三个数量,一个定量和两个变量。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关系。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相同点:
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含有三个数量,在这三个数量中,均有一个定量、两个变量。
②在正、反比例的两个变量中,均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并且变化方式均属于扩大(乘以一个数)或缩小(除以一个数)若干倍的变化。
不同点:
①正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反比例的定量是两个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②正比例的图像时上升直线;反比例是曲线。
③公式不同:正比例是(=k(一定)),反比例是(xy=k(一定))。
④规律不同:正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也缩小,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也扩大;反比例是一个数缩小,另一个数就扩大,一个数扩大另一个数就缩小。 


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的方法: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3)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就是成正比例的量;若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