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
    ①宪章运动 ②巴黎公社 ③十月革命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信息:2009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①宪章运动 ②巴黎公社 ③十月革命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主要考查您对

五四爱国运动

英国的宪章运动

巴黎公社的建立

十月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五四爱国运动
  • 英国的宪章运动
  • 巴黎公社的建立
  •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1、相同点:
(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为主要矛盾;
(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6)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4)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爱国运动
1、国际方面背景: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国内方面背景:
阶级矛盾加深,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导火索: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4、时间:
1919年5月4日
5、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阶段: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大学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学生学生以罢课和游行示威的形式进行斗争。
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段登上政治舞台。
7、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免去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和合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是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实现的具体途径,而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也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也曾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


宪章运动的三个阶段:
1.1836-1839第一阶段,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并颁布《人民宪章》;
2.1840-1842第二阶段,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向议会递交请愿书;
3.1847-19世纪50年代第三阶段,受法国二月革命和经济危机影响,进步一请愿。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1831、1834年,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1836-19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的历程:
1.背景或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目的是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
2.时间:1836—1848年间。
3.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宪章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英国宪章运动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资本主义统治根基牢固;
2.19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资本主义进入繁荣阶段,工人生活得到改善,工人阶级政治热情下降;
3.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对革命造成打击;
4.宪章运动是由工人阶级发起的,但工人阶级当时并不成熟,缺乏组织性和统一的领导。

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产生积极影响,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
2.对后来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起到促进作用;
3.为以后无产阶级思想的形成及工人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人民宪章》的6点要求:
1.凡21岁的精神正常,未犯过罪的男子均拥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和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
4.议员应领取工资;
5.各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选举名额;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巴黎公社运动:
巴黎公社是1871年3月18日—5月28的暂时管理巴黎的无产阶级政府。普法战争失败后,拿破仑三世投降,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给普鲁士,与此同时巴黎宣布建立第三共和国,普鲁士不满于即得利益,继续炮轰巴黎,而新政府无意阻止反抗。这样,激化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工人阶级和中下层中产阶级的同资产阶级共合派的矛盾,1871年3月18日,于蒙马特尔高地起义,迅速占领巴黎,建立巴黎公社,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最终于5月28日被反动政府残酷镇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府。共和国采用议会民主模式并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垮台。第三共和国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意外地它正是法国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国,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巴黎公社时期颁布的主要法令:
1.政教分离
2.妇女选举权
3.在围城期间所欠房租的免除数以百计的
4.废除夜班制度
5.向在服务期间死亡的国民自卫军的未婚伴侣以及子女发放抚恤金
6.由城市当铺免费发还所有在围城期间被抵押的工人的工具以及最高价值20法朗的生活用品
7.规定公社委员最高(国民自卫军总司令)年薪不超过6000法郎

巴黎公社呈现出的特点:

1.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
2.巴黎公社的本质是工人阶级政权,一切决策都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但这些政策基本上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
3.巴黎公社所表现出来的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是过去工人运动的继续;
4.它与过去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1.从主观上说:
(1)由于当时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3月18日革命后,公社没有乘胜向凡尔赛反革命巢穴进军,消灭已濒于瓦解的梯也尔政府的反动军队,公社对资产阶级反革命活动的镇压不够坚决;
(2)在公社委员会内部,忽视必要的集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在宗派斗争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从而削弱了革命的力量。
2.从客观上说:
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小生产仍占绝对的优势,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巴黎公社运动给我们的历史经验:

1.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有着历史性先导的作用;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经验。
巴黎公社运动局势图: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1917年4月1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四月提纲》。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

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
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

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
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
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


阿芙乐尔号:


攻占克里姆林宫:



发现相似题
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