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I)多项选择题CH3+、CH3-、CH3-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它们均由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
    B.它们互为等电子体,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C.CH3-与NH3、H3O+互为等电子体,几体构型均为三角锥形
    D.CH3+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所有原子均共面
    E.两个CH3-或一个CH3+和CH3-结合均可得到CH3CH3
    (Ⅱ)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锌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指出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___周期______族,_______区。
    (2)葡萄糖酸锌[CH2OH(CHOH)4COO]2Zn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补锌剂。写出Zn2+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葡萄糖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Zn2+能与NH3形成配离子[Zn(NH3)4]2+。配位体NH3分子属于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 子”);在[ Zn(NH3)4]2+中,Zn2+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N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试在图1中表示[Zn(NH3)4]2+中Zn2+与N之间的化学键。

    (4)图4表示锌与非金属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晶胞,其中Zn和X通过共价键结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该化合物的晶体熔点比干冰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化学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云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I)多项选择题CH3+、CH3-、CH3-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它们均由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B.它们互为等电子体,碳原子...” 主要考查您对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晶胞

元素周期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 杂化轨道理论(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 晶胞
  • 元素周期表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举例说明: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An型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O3例外),AB型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对于ABn型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通常有以下判断方法。
1.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
判断ABn型分子是否有极性,关键是看分子的立体构型.如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若为V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比如H2O分子中虽然2个H原子轴对称,但整个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对称的:,负电中心在a点,正电中心在b 点,二者不重合,因此是极性分子。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将液体放入适宜的滴定管中,打开活塞让其缓慢流下,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液流,流动方向变化(发生偏移)的是极性分子.流动方向不变的是非极性分子。
3.根据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是否全部成键判断
ABn型分子中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电子若全部成键(没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Cl4等;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若未全部成键(有孤电子对),此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 PCl3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O2、CH4、SO3等分子中,B、C、S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主族序数,是非极性分子;H2O、 NH3、SO2、PCl3等分子中,O、N、S、P等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主族序数,是极性分子。


杂化轨道理论:

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孤电子对数及与之相连的原子数间的关系是:杂化轨道数=孤电子对数+与之相连的原子数。杂化前后轨道总数比变,杂化轨道用来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未杂化的轨道与杂化轨道所在平面垂直,可用来形成π键。

常见杂化方式:

(1)sp杂化:直线型 如:CO2、CS2
(2)sp2杂化:平面三角形(等性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 如:BCl3 C2H4
不等性杂化为V字型 如:H2O H2S OF2
(3)sp3杂化:空间四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四面体) 如:CH4、CCl4
不等性杂化为三角锥 如:NH3 PCl3 H3O+  
sp3d杂化:三角双锥
sp3d2杂化:八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八面体)

分子的构型与杂化类型的关系:


晶胞:

1.定义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
2.结构一般来说,晶胞为平行六面体,晶胞只是晶体微观空间里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它的上、下、左、右、前、后无隙并置地排列着无数晶胞,而且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晶胞中微粒数目的确定:

计算晶胞中微粒数目的常用方法是均摊法。均摊法是指每个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属于这个晶胞。
(1)长方体(或正方体)形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属于该晶胞。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属于该晶胞。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属于该晶胞。
④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2)非平行六面体形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同样可用均摊法,其关键仍然是确定一个粒子为几个晶胞所共有。例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许多个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对六边形的贡献为,那么每一个六边形实际有6×=2个碳原子。
(3)在六棱柱晶胞(如图所示 MgB2的晶胞)中,顶点上的原子为6 个晶胞(同层3个,上层或下层3个) 共有,面上的原子为2个晶胞共有,因此镁原子个数为12×+2×=3,硼原子个数为6。

特别提醒:在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过程中,不要形成思维定式,不同形状的晶胞应先分析任意位置上的一个粒子被几个晶胞共用,如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上的原子依次被6、3、4、2 个晶胞共用。

有关晶胞密度的计算步骤:

①根据“分摊法”算出每个晶胞实际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计算出晶胞的质量m:
②根据边长计算晶胞的体积V:
③根据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①周期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这样每个横行为一个周期。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 个周期。
②周期的划分
 
(2)族
①族的含义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即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 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②族的划分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发现相似题
与“(I)多项选择题CH3+、CH3-、CH3-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