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甲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甲)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mm;
    (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电键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V,内阻10kΩ
    B.电压表0~15V,内阻50kΩ
    C.电流表0~0.6A,内阻0.05Ω
    D.电流表0~3A,内阻0.01Ω
    E.滑动变阻器,0~10Ω
    F.滑动变阻器,0~100Ω
    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他的实物接线如图(乙)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福建省月考题物理实验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凤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甲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 主要考查您对

螺旋测微器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螺旋测微器
  •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如图中的读数应该是6.702mm。

知识点拨:

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2)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上的水平刻线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如下图所示。


实验目的: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l、d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发现相似题
与“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直径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