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况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一、材料四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体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湖北省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 主要考查您对

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七届二中全会,《论十大关系》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七届二中全会,《论十大关系》等)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1、五四运动到中共创建时期(1919—1921年):
1919年7月,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
1920年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2、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思想:提出主张: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3、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1)著作: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

(1)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通过苏俄传入中国。
(2)国内环境: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3)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阶级基础:近代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领导阶级。
(5)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发展。
(6)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建设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

1、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1945年春。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43年王稼祥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认为: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毛泽东个人的不懈探索为这个集体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全国胜利前夕(建国前夕)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春
内容:
工作重心转移:乡村→城市;政治革命→经济恢复和发展;
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和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
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论人民民主专政》:
内容: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政权性质;
意义: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思想:提出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其他内容: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1、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
2、全党在革命转变的关头,在政治上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论十大关系》:

1、主要内容是: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意义: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它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邓小平理论:

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过程 主要理论
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成熟并成体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非标准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体系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概念解读:

党的十五大指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
4、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条件: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1978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
③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④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思想解放和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背景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背景下形成的。
2、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创立者是邓小平。
①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②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③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讲话;
④同年的中共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3、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作为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命题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只是经济建设的手段,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②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挑战。
(2)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方面发展日益多样化。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
(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内容:
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3、根本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核心:
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5、创立:
(1)2000年2月明确提出;
(2)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6、历史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1、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1)“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2)“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根本原则,同时,深刻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历史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三个代表”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
2、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的重要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使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最概括的形式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由先进生产力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说明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确保正确方向并得以实现。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1)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2)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做出了科学判断。
(3)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方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