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3,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 主要考查您对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 《资政新篇》
  • 太平天国运动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辛亥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金田起义:

是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寿诞之际率起义军在金田村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封五军主将,并颁布简明军律。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

(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国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3)西方宗教(西方基督教)的影响。
(4)自然灾害严重。

太平天国运动经过:

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
发展: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北伐、西征和西征,军事上全盛。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永安建制基本内容:

1851年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后,整顿建制,相继建立下列军政制度:  
(1)修改历法,制订天历,废除清朝纪年;  
(2)令人民蓄发;  
(3)建立圣库制度,财产统一管理,严禁私藏金银财物;  
(4)确定官制,刊行官方文书;  
(5)论功行赏,分封五军主将为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南、北、翼四王俱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的变化:

(1)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便自视力天下万国之主,天京被称作“小天堂”。大建宫室,穷极壮丽。虽有圣库专管财物,但对诸王与高级官员却没有限制,多数领导人开始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太平天国高层领导逐渐脱离群众。他们模仿封建统治阶级的排场和作风。
(2)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以至于发生了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内部矛盾斗争激化。
(3)太平天国实力得到削弱,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结,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入衰。
(4)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得到人民支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有利弊:

利:
1、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太平军一路都实行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定都天京后,改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根据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退可以守的有利战备地位,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也可以增强太平天国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扼守长江门户,上可控制长江中游,下可控制江浙一带(当时江浙一带是中国最发达,富庶的地区),南京位于长江南岸,是天然屏障;
3、南京是六朝古都,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都条件优越。
弊:
1、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应以全部力量北伐,沿途扩大农民起义,直捣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
2、定都天京,给清政府以喘息之机,使太平军失去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以保守的战略代替了进攻战略;
3、定都天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使得天京的安全保卫问题和粮食供应问题经常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
4、定都天京,容易滋长骄傲轻敌情绪。定都天京助长了领导集团的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导致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天朝田亩制度》含义:

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特点:

①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②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③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1)基本内容:
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①土地分配:原则: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积极作用: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革命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消极作用: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措施: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以25家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于我无份”;有些地区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无收”。有的地区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国政权发给“田凭”。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这样一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的地区出现了“谷物丰收”、“农安物阜”的繁荣景象。但是,要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太平天国在江西、安徽等地实行比较切合实际的“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
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乡官制度。在太平军的区域内摧毁了各级地方封建政权,建立起农民的革命政权。凡县一级以上的负责人,一般都由革命军将领担任。地方乡官由贫苦农民担任。《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对于妇女政策,《天朝田亩制度》也有一些进步的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在宗教上,妇女和男子都参加拜上帝活动。还提出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这样,妇女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妇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太平天国在婚姻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的买卖婚姻。太平天国发给男女自由结合的结婚证书——“合挥”,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还盖有龙凤图章;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资政新篇》:

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

前者重点放在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维持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建立没有私有制的地上天国。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但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后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建立私有制的社会。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没提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两者都无法使太平天国走向胜利。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等。
文教和社会风气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因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它其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旱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直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设立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票箱,公众选官。
经济:学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实行保险事业。
文教:反对迷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3)影响:
进步性:它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良方案。)
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 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 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 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有些领导人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含义:

又名《民元约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与革命党人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由当时位于南京的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具有“宪法”性的文件,在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1)主权在民的思想,台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公民享有民主权利,体现了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
(3)确立了共权分立的政洽体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劫总统,最高法院可以
审判被弹幼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制内阁牵制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一)背景:
1、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
2、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
3、时代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颁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革命性、民主性的体现:
《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是为了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进步意义:
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四)局限性:
《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在宪法实施以前,它具有与宪法相等的效力。《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主流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但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孙中山先生旧三民主义的倒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七章“附则”,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分析及相关具体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法律文化的角度重新反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命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且对于《临时约法》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陈晓枫在《的文化透视》(载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倍受推崇,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然而《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实际,使之成为一纸空文,但从宪法文化上看,《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的是更广阔的文化传统对于“大典”和“朝纲”的处理法则。作者分析了宪法文化的“突变”与继承问题以及法律工具主义与大典为置律的文化传统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临时约法》的宪法文化,指出:
(1)《临时约法》是根据当时条件下交出政权的急迫需要,违反关于政体设计的理性分析,将政治制度设计为责任内阁制,在法律价值的追求上,表现出工具主义的趋向,使宪法成为从事某种政权追求的工具。这就违反了人民主权、代议民主的宪法本意,表现了中国法律文化中将法作为某种制胜利器的传统特征。而且《临时约法》表现出在争取权力焦点问题上的过分关注,而将其余做轻率处理的态度,对北洋政府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不良先例作用;
(2)《临时约法》反映了较为浓重的人治色彩。因人立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共和政权建立之初首开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之风,深刻显现了在近代宪政的词语下,向法文化传统认同的倾向;
(3)《临时约法》也同样具有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力归诸一元的价值追求。作者认为孙中山先生本人在权力结构问题上是始终如一的一元权力追求者。
(4)法律工具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它一旦于执法者不相切合时,容易被搁置,成为具文。《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对于《临时约法》的工具主义的利用,最终使其作为工具,终成空文。


中华民国:

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中华民国的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的性质:

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中华民国措施:

1、对内:
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
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①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到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称中华民国。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②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3月至1928年)。
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至1949年)。

史学界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争论:

1、一种意见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的联合政府。他们认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政府中居于领导地位,立宪派和旧官僚占据了重要的职位,作为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不少参议员是立宪派分子和官僚政客,这种人员构成使南京临时政府不能很好发挥中央政权的职能。
2、另一种观点认为,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的资产阶级的临时政权,不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主要因为:
临时政府的组织成员中同盟会员占绝对优势;在国务院中孙中山和革命派占据要职,立宪派、旧官僚处于被利用的地位;
临时政府设置的九部三局都掌握在孙中山的手中;
四十三名参议员中,同盟会员三十三人,占压倒优势;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都集中体现了这个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所反映出的软弱性、斗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以及它的内部不团结,各项方针政策的空想性和盲目性等,恰好是民族资产阶级性格的集中表现,它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性质。


辛亥革命含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概况: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浸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众矢之的

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根本原因)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

④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2、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3、经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114月,广州起义

1911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行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

191110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1912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结果:

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1、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⑤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历史。

2、局限性:
①革命果实被窃取;
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辛亥革命主要集中在南部原因:

1、革命形势遍及南北,但主要集中在城市,未与农村相结合,缺乏稳固的基础
2、革命势力南多北少,东部沿海强于广西部内陆(原因:东部和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北方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东部和南部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渡江战役:

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经济中心、当时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上海。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①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②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彻底翻了身: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下进军令后,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下,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500千米战线上,奋勇渡江作战。
渡江作战是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军进军。20日晚,中集团军在巢湖、无为一带的姚王庙、大套沟地段,利用敌二十军与八十八军换防这个弱点发起登渡,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解放军只用了30分钟就给撕开了一个长达10千米宽的口子,先头部队向敌纵深勇猛地插进去。21日拂晓,七个主力团渡过了长江,占领铜陵、繁昌地区,并向纵深发展。中集团军登渡首战告捷。西集团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的防线,占领东流、彭泽、至德、殷家汇、贵池等南岸阵地。东集团军也在镇江、江阴间向敌的防线猛攻,在打退了英帝国主义兵舰紫石英号的挑衅后,争取了江阴守敌7000人起义,控制了江阴要塞,封锁了长江。解放军连克扬中、江阴、镇江等地。三路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一侦察队划一只小船偷渡过江,得知敌人防守南京的卫戍部队──暂编第四师已弃城逃跑。在南京地下党的帮助下,侦察队便从下关码头搞回一只渡轮。原包围两浦的解放军,于23日傍晚,分批从浦口渡江,南岸许多民船也划过来接应解放军渡江。当晚,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
5月14日,解放军的先遣部队,在九江至武汉地段,也进行了胜利的渡江作战。16、17日解放武汉三镇。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