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实验名称取材部位
    [     ]

    A.实验名称: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取材部位: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实验名称: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取材部位: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C.实验名称: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取材部位: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名称: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取材部位: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娟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实验名称取材部位[ ]A.实验名称: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取材部位:人的口腔...”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的分析
(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及结论:
现象 结论
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知识点拨:

1、结果就是细胞核是绿色,细胞质是红色,得出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染色时用盐酸作用细胞之后细胞死亡。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存在 主要在细胞核中 主要在细胞质中
一般结构 苷酸链构成两条脱氧核 苷酸链构成一条核糖核
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

知识拓展:

1、DNA、RNA和蛋白质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不同物种的依据。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

3、实验中如发现染色较浅不易观察,可能的原因:
(1)水解不充分,染液不易进入细胞;
(2)冲洗不彻底,残留的盐酸会影响染色;
(3)也可能是染液配制不好,要现用现配。

例: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
答案C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浓度,将细胞放到蒸馏水中,细胞就会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就会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2.实验中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l)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核(核膜),可提取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3)红细胞单个存在,便于制成悬浊液。
3.红细胞稀释液的制备:将少量新鲜血液注入生理盐水中,摇匀。
4.操作流程


易错点拨:

1、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稀释: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形态。
2、滴蒸馏水用吸水纸吸引时应该缓慢进行,防止把细胞吸跑。
例  科学家常用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屁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材料的选取
(1)常用藓类叶片(或是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2)原因: 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 ②菠菜叶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分散,易撕取,便于观察。
3.实验流程
(1)观察叶绿体


知识点拨:

1、制作藓叶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要保持叶片有水状态,若叶绿体失水,就会缩成一团,将无法观察。2、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3、观察线粒体一般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而不选取植物细胞,其原因是经健那绿染色的线粒体颜色为蓝绿色,与叶绿体颜色相近,会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
知识拓展:

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对于植物叶片,上表皮叶绿体分布较多,便于吸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较多。
2、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
例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离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C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现象

知识点拨:

1、实验注意问题:
(1)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3)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4)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5)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2、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再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清水中,但如果所用外界溶液为葡萄糖、KNO,、NaCI、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牧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斥的液体为外界溶液(如蔗糖溶液)。
4、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5、原核生物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这要从两方面考虑。“质壁分离”的内因:要有细胞壁、大液泡和一定的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相当多的“原核生物”虽然有细胞壁,但通常无大液泡。
知识拓展:



3、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判断与应用
在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时有如下规律
(l)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原核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具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如甘油、尿素、乙醇、KN03等。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即:







发现相似题
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