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六年级数学

首页
  • 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     ]
    2.如下图,如果圆周率π≈3,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3:4。
    [     ]
    3.甲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 56米,乙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8米,甲一定 比乙高。
    [     ]
    4.一根绳子用去米,用去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相等。 
    [     ]
    5.六年级一班出勤率是98%,二班出勤率是97.6%,三班出勤率是100%,所以三班出勤人数最多。
    [     ]

    本题信息:2010年河北省模拟题数学判断题难度较难 来源:周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2.如下图,如果圆周率π≈3,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3:4。[ ]3.甲所在小...” 主要考查您对

统计(平均数)

正方形的面积

质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合数

比的应用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圆的面积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统计(平均数)
  • 正方形的面积
  • 质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合数
  • 比的应用
  •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 圆的面积
  •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
定义: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意义: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方法点拨:
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a=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就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比的应用:
根据各部分的比,确定各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这里指分配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答。
一般单位要统一,注意比的前后要一致,就是等号两边都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或者是反过来,再就是注意大的比大的,等于小的比小的。

运算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一级运算,再算第二级运算。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计算法则:
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以整数  —×12  表示12个—是多少。
整数乘以真分数  12×—  表示12的—是多少。
分数乘以真分数  —×—  —的—是多少。
一个数乘以带分数  —×1—  表示—的1—倍是多少。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方法计算。

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分数除法,乘以除数的倒数。


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小数的运算 把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分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π(r—半径,d—直径,π—圆周率)
圆环面积: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π=π(-)(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
常见的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百分数应用题关系式: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百分率:例: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利率=利息÷本金×100%
折数=现价÷原价
成数=实际收成÷计划收成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100%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